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行业资讯

热点:中药产业如何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市场?

时间:2024-10-08人气:作者: Ai本草
上期我们讨论了中药产业的合纵连横,未来中药行业也是像头部集中的产业。当然,除了合并重组,中药产业实现规模化增长的另一个巨大潜力,就是基于产品和技术标准化,通过恰当品牌运营和渠道拓展,逐步实现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基于全球市场来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从政策指向上看,近几年,中央决策层将中医药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明确鼓励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而要提高中国的中医药产品国际化竞争力,既涉及在海外持续推广中医药文化等基础性工作,更与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透明度以及监管合规有关。

在这方面,韩国和日本率先进行了重要探索,并取得了惊人效果。

根据第三方市场调查机构的统计,中国以外的全球中药市场,来自日本和韩国的所谓“汉方药”,占据了80%以上份额;而来自中国的中药产品,市场占比仅有10%左右,这差距实在有点大。

要验证上述统计也不难。比如,最大的中药上市公司白云山,2022年总营收707亿元,但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只有2752万元,占公司营收比重0.04%;第二大中药上市公司云南白药,情况稍好一点,2022年总营收361亿元,其中来自海外市场营收4.19亿元,占比1.15%;而在绝对数和占比两个指标上都更高的,则是北京同仁堂,2022年海外业务收入11.22亿,占公司总营收的7.3%左右。

遗憾的是,日本、韩国中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的优质中药材供应,但又在技术标准上极大地超越了中国。

比如日本,其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有75%从中国进口。但日本的价值增量和贡献在于,他们可以把在中国粗加工的中药原料进行精细加工,然后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或胶囊,从而顺利通过欧美等国的药监审批,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相关统计表明,如今日本有所谓“汉方”药厂200多家,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其中有140多种中药,已经进入日本国民用药医保体系,并大量出口海外市场。

这些重大变化背后,是日本汉方药研发、生产多年努力的成果。其中,他们每年用于汉方新药研发的费用,就占几大汉方药企业年销售收入的10%至20%,由此不断实现了基于中药的汉方药升级。

比如,在中国极为普遍的中药“六神丸”,日本汉方药企业基于此进行研发创新,在加入适当的人参、沉香等原料后,研制成的“救心丸”,每年出口额就超过1亿美元。

再比如,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均有严格的种植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在日本小范围种植的名贵药材,更是对每个环节进行仔细把控,以保证原材料的高质量。这些努力,都让日本汉方药有明显的品质提升。

韩国的情况略有不同,除了从中国大量进口中药材进行精加工,他们自己也有一些独特的药材。比如高丽参,基于技术标准化和更出色的产品营销,韩国高丽参的单价,可以比中国同类参产品高20多倍。这都极大地刺激和鼓励了韩国汉方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也在韩国的国民医疗支出中占据15%的份额。

所以,对比日本和韩国在中药产业上的努力,中国作为中医药产业的起源国,必须奋起直追。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国内市场,更不能以所谓中医药传统为借口,拒绝中药产业实施更高的技术标准。中药企业要接受更严的监管约束,并进行更有创造力的国际营销。

而以同仁堂为代表的中药产业国际化探索,已经清晰地表明,全球市场完全可以有中国药企的一席之地。至于这个业务规模增长的机会将属于哪些中药企业,我们可以仔细观察。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