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人体阳气潜藏于体内,容易出现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畅的情况。
羊肉甘热,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作用。
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也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脾胃虚寒所致的寒疝、产后虚羸少气等症。
羊肉功效
较早记载羊肉药用的,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治寒劳虚羸,及产后心腹疝痛。用肥羊肉一斤,水一斗,煮汁八升,入当归五两,生姜六两,煮取二升,分四服。”这便是鼎鼎有名的药食两用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
后人在此基础上做适当对症修改,使得该方剂更符合当下患者的身体情况,如《千金方》增加了芍药等。此方流传至今仍是民众在冬季暖身防寒的首选食疗方。
民间有“冬吃羊肉赛人参”的谚语。
羊肉味甘、性温,具有补体虚、御寒冷、益肾气、助元阳、养精血及开胃、通乳、止带等功能,主治肾虚腰疼、阳痿精衰、形瘦怕冷、病后虚寒、产后大虚或腹痛、产后出血、产后无乳或带下等。
《本草纲目》记载:羊肉味甘,大热,无毒。
《名医别录》载:羊肉暖中,字乳余疾(注:【字乳余疾】 字:家里生子之义,乳:哺育子女;字乳余疾:指的是女子由于生产哺乳后,出现的疾病,泛指月子病),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
羊肉巧搭配
1、搭配生姜去膻
有人吃羊肉时用醋去膻,殊不知醋性收敛,不利于体内阳气生发,使羊肉的温补作用大打折扣。
而羊肉本来就偏温性,如果使用花椒、大料等辛温调料去膻,会无形之中将肉类的热性提升,容易助燥生热,引起上火。
因此,吃羊肉最好用清炖、水煮的方法,不要加多余调料,这样可以保留食物原有的风味。
如果实在觉得膻味难以接受,建议用带皮生姜来去腥膻。因为姜皮性凉,可以抵消一部分热性。
2、搭配白萝卜除热
羊肉性温热,常吃易上火,中医讲究“热者寒之”的原则,所以吃羊肉应该搭配凉性的蔬菜,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
白萝卜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
萝卜中的芥子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而且可以有效去除羊肉的膻味。
白萝卜与羊肉同食,荤素搭配,相得益彰。
此外,羊肉还可以搭配豆腐炖煮,不仅能够补充多种微量元素,且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强筋壮骨的功效。
下面介绍几款羊肉食疗方:
羊肉的做法有很多种,炖、焖、涮、爆、烤最常见,每种方法有其风味和特点,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
如果怕膻味可以涮着吃。冬天将羊肉用冷水浸泡一夜,就可以把羊肉中的膻味物质浸出。不过,由于羊肉中可能存在病菌和寄生虫,所以涮肉时间不宜太短,最好能在沸腾的锅内烫1分钟左右,待肉的颜色由鲜红变成灰白才可以吃。
如果有冻疮就喝羊肉汤。中医认为,手出现冻疮是因为火力不足,血液循环差,再遇到寒气侵袭,必会导致气血瘀阻,出现肿胀。羊肉汤做法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清汤羊肉,萝卜羊肉汤等。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温中补虚,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产后腹中㽲痛,腹中寒疝,虚劳不足等症。
做法:将羊肉500克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10克、生姜10克、黄酒及调料适量,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
功效: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面色苍白、畏寒怕冷等症。
▋羊肉生姜粥
做法:羊肉250克、粳米150克、生姜3~5片切末,加水共煮粥,调味食用。
功效:此粥补虚损、益气血、暖脾胃、祛寒、壮阳,尤宜于腰膝酸软、腰背怕冷,男子阳气不足、肾亏阳痿、遗精早泄,女子月经不调、血虚痛经等症。
▋羊肉萝卜汤
做法:羊肉500克(切小块)、萝卜500克(切小块)、草果两个(去皮)、甘草3克、生姜5片,一起放砂锅加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撇去浮沫再煮至羊肉熟烂,调味随意食用或佐餐。
功效:此汤补中健胃、益肾壮阳,尤宜于病后体虚、腰疼怕冷、食欲不振等症。
▋广式御寒羊肉煲
材料:新鲜羊腿肉两斤,马蹄6-8个,胡萝卜一根,虫草花30克,腐竹两支,竹蔗两小段,生姜100克,蒜3瓣,蒜苗一根。
做法:
羊肉洗净切块,沥干水分;马蹄洗净,去皮;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块;虫草花洗净;腐竹折成小段,用水浸泡一小时左右;生姜去皮,洗净切片;蒜头去衣,蒜苗洗净切段;竹蔗削皮,切成小段。
大火起油锅,把生姜片、蒜头爆香,放羊肉爆炒,加料酒,再加酱油,爆香后,加入马蹄、胡萝卜、竹蔗,翻炒均匀,加水,浸过羊肉,盖上锅盖,慢火焖烧一小时左右,再放入腐竹,约半小时后,加虫草花、蒜苗,再煮片刻,即可食用。
功效:这是一道御寒佳肴,广式羊肉煲。羊肉,性温,味甘,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马蹄,即荸荠,广府“泮塘五秀”之一,性寒,味甘,能益气安中,去羊肉之膻味。竹蔗,性寒,味甘,生津润燥,清热除烦,亦可除羊肉膻味。虫草花,即北虫草、蛹虫草,为药用真菌。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苁蓉羊肉粥
做法:羊肉250克、苁蓉50克(切片)、粳米100克(稍洗)、生姜3~5片切末。将苁蓉加水煮半小时,去药渣取汤,再加入其他用料,一起煮成粥,调味食用。
功效:此粥益肾壮阳、补精养血、润肠强身,适用于肾虚阳痿、腰膝酸软、大便干燥、面色灰暗等症。
▋山药羊肉粥
做法:羊肉300克、山药300克(鲜品,切片)、粳米200克。将羊肉加水煮至熟烂,再入山药、粳米同煮成粥,调味食用。
功效:此粥健脾补肾、祛寒养胃,适用于身体怕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腰膝酸软等症。
羊肉食用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羊肉虽好,但并非多多益善、人人皆宜,还有搭配禁忌。
1、部分病症忌食羊肉
经常口舌糜烂、眼睛红、口苦、烦躁、咽喉干痛、牙龈肿痛或腹泻者,或口服中药方中有半夏、石菖蒲者均忌吃羊肉。
2、不宜与醋同食
《本草纲目》称:“羊肉同醋食伤人心”。羊肉大热,醋性甘温,与酒性相近,两物同煮,易生火动血,因此羊肉汤中不宜加醋。另外,醋中含蛋白质、糖、维生素、醋酸及多种有机酸,性温,宜与寒性食物搭配,与热性的羊肉不适宜。
3、不宜与南瓜同食
这主要是因为羊肉与南瓜都是温热食物,如果放在一起食用,极易“上火”。同样的道理,在烹调羊肉时也应少放辣椒、胡椒、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
4、小孩不宜多食
小孩子是纯阳之体,因此不适合多吃羊肉。羊肉温热而助阳,小朋友进补吃羊肉应谨慎,小朋友的体质特别容易燥,不适合进补,也不宜吃羊肉,如果食用,尝两三块即可,不宜多食。
好文推荐:
只顾养阳,其实滋阴也很重要,长期疲劳、低热、脾气躁的人要注意了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