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李傲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涨价是中药材2023年的关键词。天地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康美中药材价格总指数均在2023年8月前后创下历史新高,中药材正在经历“几十年一遇”的涨价潮。即使经过几个月的回落,目前中药材整体价格仍然居于历史高位。
而在这波历史性的行情之前,中药材经历了长达数年的低价期。
中康云瓴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在12月17日举行的中医药生态大会暨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同期举办的“2024中药材市场行情预测发布会”上指出:“截至2021年底,368种年消费量30吨以上的中药材,有168种低于‘地板价’运行,占比高达45.6%。直到今天,仍然有约10%的品种价格在成本以下。”
中药材行业以散户种植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对种植端的生产产生影响。甘肃陇萃源信息平台董事长赵志强在上述发布会上指出,长期看收益,短期看价值,这是中药材行业不变的价值体系,如果一个品种的收益超出了它的价值,那么就会被更大范围地生产种植,从而影响到整个行情。
史无前例的行情之后,中药材价格是会持续走高,还是会一路向下再次进入低价期?这是每个中药材行业的从业者都在焦急等待的答案。
谁推动了史无前例的涨价潮
2023年的中药材涨价潮并非毫无预兆。
从天地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走势来看,2020年后,中药材价格整体进入上升通道,到2023年左右更是出现了大幅增长,屡创新高,直至2023年8月到达峰值后才出现回落。
贾海彬指出,中药材价格出现普涨的首要原因是中药材消费的正向增长,这其中有疫情的原因,也有工业端中成药对原料的需求增长的原因。
中医药在过去3年的防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防疫措施调整后,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金银花、连翘、防风、广藿香、板蓝根等防疫类中药材价格出现了明显增长。
从百度指数看,中药材的关注热度高峰分别出现在2020年2月17日、2022年12月12日和2023年7月10日,2023年关注冬病夏治的人群翻倍增长,甘遂、延胡索、白芥子、透骨草等品种销售量在线上或线下阶段性上涨。
“这说明中医中药已经成为民众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使用中医药方法健康养生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贾海彬表示。
不过,薄弱的生产端却无法支撑增长的市场需求,导致供需失衡,从而引发价格普涨。这是本次涨价最主要的原因。
华东区域信息专家史美强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历来天气都深刻影响着中药材的生产。2022年贵州大旱,茯苓主产地几乎绝收。近3年连续的高温大旱,浅根系的品种如砂仁、佛手、草果、八角茴香、覆盆子、五味子也大幅减产。
中药材基地网的负责人封经纬此前则对时代财经指出,除了自然灾害以外,中药材涨价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原因。
“今年中药材涨价,主要是供需失衡。种植药材靠天吃饭,遇到极端天气会减产,风调雨顺增产不增收,药商上门收药砍价,制药企业收购的回款期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另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劳动力老化,用工成本逐年上涨,这些因素都大大打击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封经纬指出。
未来行情或出现分化
12月18日,天地中药材网综合200指数为3330.86,较今年峰值约3600点下降了约8%,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增长了18.75%。康美中药网同样显示,中药材价格整体有所回落,但整体平稳。近一个月来,约有71.84%品种价格持平,上涨品种占7.57%,下跌品种占20.58%。
目前已经进入了秋冬季药材的播种期。对于种植户来说,药材的种植规划往往会根据现下的市场价格决定,缺乏前瞻性。缺乏科学的种植规划,又时常会引发供需失衡,导致价格波动。对于中药材未来走势的市场预测,或将为种植端提供可参考的风向标。
贾海彬认为,通过大数据模拟得出的结果显示,近3年来,特别是2023年上半年,价格异常上涨提前释放了压力,导致短期内行情可能出现快速下跌。本轮下行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触底,如果明年春季疫情反复,反弹期有望提前;到2025年,随着盲目扩张的新货大规模上市、资本逃出等因素影响,市场行情将迎来新一波快速下行;但由于需求的长期增长与劳力成本上涨同时存在,未来3年,中药材行情会反复振荡,整体仍将在相对高位运行。
安国市冀博洋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子男则在上述发布会上指出,未来中药材行情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有些品种价格可能会上涨,但有些会下跌。
“行情的变化主要是由行业供求关系决定的,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从宏观角度看,从2024年开始,中药材的生产可能会从供给不足,逐渐转变为供需平衡。一些生长周期短的品种,其生产可能会快速恢复,而多年生的品种恢复较慢,还有上涨空间。从需求端看,未来3-5年,甚至10年,中药材的需求可能会逐年增加,这是由人口结构改变、政策利好,以及中药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等因素推动的。”李子男称。
中药材产业有其特殊性,一头连接着传统的农业种植,一头关系着健康需求。加强信息交流,提高产销信息透明度,制定科学的种植规划和管理,打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改善药材产供销链对接混乱的问题,从而稳定价格体系。
聚康中药材信息网总经理商会普表示:“中药材实施订单控制至关重要。药材每年的用量是可以预测的,我们可以在每个省份设立相关的产业协会,对医院、产地和品种进行调控。这样,农民能够得到合理的指导,避免盲目种植,从而确保良好的销售效果。其次,药厂应注重基地建设。通过种植优质的中药材,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效果。从种子选择、农药使用到化肥管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优质的高质量药材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关键。”
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原总经理、云南省中药材种养殖协会会长苏豹则指出,中医药产业链中,工业企业具有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需求优势,基本占据主导权。工业企业对于战略品种、拳头品种、品牌品种,应当将产品质量和生命力延伸到资源端,通过自建基地、合作共建的方式强化对资源的掌控和质量保障,让资源成为工业企业的支撑,让资源成为品牌的竞争力。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北京市东城区等54地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同意北京市东城区等54地建设...(769 )人阅读时间:2024-04-22【国家药典委】酸枣仁、炒酸枣仁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草案(修订
4月8日,关于酸枣仁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草案(修订草案)的公...(652 )人阅读时间:2024-04-08四川雅江突发森林大灾,虫草、麝香、黄芪等名贵中药材损失需待评
3月15日17时许,四川甘孜州雅江县呷拉镇白孜村发生一起森林...(941 )人阅读时间:2024-03-18全国人大代表于东霞: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让道地药材更“地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614 )人阅读时间: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