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1,2刘芳3王思凡4袁宗胜1
1. 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
2.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3.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摘要:林下种植具有投入产出比高,经济、生态效益高等优点,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日渐增加,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不仅可以节约耕地面积,提高中药材质量,保护生态平衡,也符合我国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划。该文主要阐述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基本现状,分析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的优缺点、可行性、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生态种植技术、选育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发展道地药材生产等对策。
1 概述
中药材是在传统医术指导下用于治疗疾病的原生药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药材的种植模式有农田种植、林下种植、间作等,其中,林下种植等为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2]。林下种植是以林地不同的生态环境为依据,将乔木和灌木与作物结合,实现林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立体种植模式[3]。积极推动各地林下种植发展,可提高农民收入、土地利用率,减少林农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等[4]。
林下种植中,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系统是结构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可实现大部分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5]。生态种植强调不施加或少施加人为干扰,种植过程中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形成良性循环[6]。本文阐述了中药材发展基本现状、政策支持、林药模式优缺点,以及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了解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的发展提供参考。
2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
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21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超9000万亩。我国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云、贵、川、桂、鄂、豫等省份[7],中药材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优势种,东西部、南北方、不同海拔之间的中药材分布皆有差异[8]。我国中药材种植现状如表1所示。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推动我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的建设,加速中药材产业发展,我国制定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中药材品质,推广生态种植、野生保护,为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奠定了基础[10]。
3 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的优缺点
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是针对林下生态环境的差异,选取耐荫性较好的中药材,在林下“半野生”人工培育而成,是林下种植的一种重要形式[8]。
3.1 优点
3.1.1 土壤养分、水分条件相对适宜
土壤条件是影响中药材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11]。林药种植模式的林下土壤养分、水分等条件对中药材的生长发育相对适宜[12]。钟霞军等[13]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对中药材生长发挥重要作用;罗也等[14]研究表明,林下土壤较高的全磷含量和pH有助于提高林下参的保存率;Yang等[15]研究表明,土壤水分不足会导致柴胡光合作用能力、叶绿素荧光参数、SOD活性等显著降低。
3.1.2 节约耕地资源
中药材生态种植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布局,耕地资源布局是其中一环[16]。江维克等[17]提出天麻田间种植土地利用率极低,田栽天麻使用的基质更换频繁,成本高。中药材林下种植不仅符合我国当前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政策[18],且能改善中药材种植占用耕地的问题[19]。例如,结合中幼龄林抚育项目林下种植中药材能够节约耕地资源等[20]。
3.2 缺点
3.2.1 受光照不均导致生长不同况
在光照、水分、养分等环境因素当中,光照对中药材的生长影响较大[12],光照强度通过影响中药材生长过程光合作用效果,进而影响中药品质[21]。徐惠龙等[22]研究表明,光照强度在20%~30%最有利于三叶青生长发育;在不同光照强度的杨树林下,百合草在弱光条件下有机物积累量更高[23];透光率低于60.1%时,不利于蒲公英生长发育,影响产量[24]。然而,林下种植中药材的林分密度不同,未必能满足不同中药材对光照的不同需求,故存在中药材生长不均衡的情况。
3.2.2 大规模种植限制
由于中药材的自身特点和管理不便,中药材林下大规模种植难以实现。较高品质的中药材一般有着种植周期长,选种、种植过程需要精细管理的特点[25]。而我国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尚未发展出大规模的企业和集中种植林地[26],未完成系统化地培养中药材林下种植管理人员,机械化水平较低,中药材较长的种植周期需要消耗较多人力资源,难以大规模种植[18]。
4 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4.1 可行性
一是中药材林下种植可以减少对农田的占用[19]。中药材林下种植不仅不占用耕地,充分利用林下空间,丰富林木结构层次[27],而且还可以增加林地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28],加快“林—药”协同发展,以药养林,兼顾林和药的经济、生态效益[20]。
二是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有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潜能[5]。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中药材物种有1.3万余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29]。张玲等[30]研究结果表明,林药模式能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肖良俊等[31]研究结果显示,核桃—中药材林下复合种植能增加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魏嘉鸿等[32]分析了湘南桐林药间作效益,得出桐林药间作的生态系统比纯林更具生物多样性。
三是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符合我国种植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针策略[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鼓励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对农药等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管理,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提升中药材的品质[34]。《“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形成生态种植体系,优化药材生产布局,加快药材品种培育,推进药材标准化种植,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生产方式形成[7]。
4.2 必要性
一是全国耕地面积持续紧张。2001—2017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7142.28 km2[35],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和不断下降的农业生产资源使得我国耕地压力逐渐增加[36]。尽管我国目前已解决人口温饱问题,但非农土地使用率逐年上升,人均可耕种土地面积持续下降。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
二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37]。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贴合国家要求和人民需求,可以作为乡村特色产业之一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是需要生态种植以良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农业使用的农药、化肥量位居全球前列,化学农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38]。王兰梦等[39]认为使用微生物肥料有减少化肥施用量、提升中药材品质等优势。林药模式可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在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前提下,也可以形成系统内良性循环,抵御外界干扰[40]。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是顺应中药材生长发育的良法,相较于传统种植方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高。
5 存在的问题
①生态种植技术不足。我国虽已在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但生态技术标准规范比较缺乏[18],林药生态种植技术不够成熟,不同区域的种植配套技术有所差异[20]。林药模式的生态种植技术需参考已发展完善的生态种植技术,取长补短,力求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②中药材育种水平较弱。我国中药材育种发展起步不久,存在诸多问题。中药材种子是中药材生产中的副产品,多数中药材没有建立标准化的育种基地。因此,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制约育种水平。进一步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需要逐步提高育种水平。
③道地药材是我国优质药材的代表,然而,目前道地药材资源开发混乱,品种创新不足、质量不高,制约了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人们对道地药材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道地药材名称的误用、对品种的盲目引进和轻易扩充道地药材生产区域的现象较多,缺乏对道地药材生产区域的整体规划[7]。
6 对策建议
①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生态种植技术。在中药材的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生种植等方面,整合绿色、高质、高效的技术模式,对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绿色化防治技术,以有机肥代替化肥,降低农药使用量,控制病虫害,确保中药材种植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并提高中药材质量。
②选育优良品种。良种繁育是种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良种不仅能提高中药材产量、质量,还具有更稳定、抗逆性更强的优点。要提高制种的专业化水平,就应强化种子良种繁育技术。可以加强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速野生中药材的驯化与人工繁殖,推广药效好、质量高的品种,并对其进行纯化与复壮。
③因地制宜推进道地药材生产。道地药材种植强调“拟境栽培”,即模拟有利于中药材生长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栽培。道地药材是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扩大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因地制宜种植道地药材,强化道地药材的资源保护和生产管理,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指导,推进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生产,不断提高道地药材品质,对推进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有重要意义。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