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行业知识

【百家争鸣】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3-04-16人气:作者: 药夫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发展策略研究

王菁  祝浩东

金华市中医医院

摘要:中药配方颗粒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得到的新型中药产品,它是由中药饮片进行加工得到的颗粒状或粉末状药品,既保留了传统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处方等特点,同时具有包装相对较小、容易携带与运输、便于服用、利于调剂、随症临床加减等多种优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指纹图谱法和一测多评法等多种方法。但目前为止,我国未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进行统一的标准,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销售的监管体系也没有完善,因此文章就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应统一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有效管理配方颗粒原料和提高配方颗粒的国际竞争力这三个建议,以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促进中国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剂型发展中的重大变革,是中药饮片进行加工得到的颗粒状或粉末状药品。中药配方颗粒是在原中药饮片满足炮制规范的前提下经过提取、离心、浓缩、干燥、制粒等多道工序所形成的新型中药制剂产品。中药配方颗粒被誉为是“中式咖啡”,可以替代原中药的常规煎、煮,并且药性和药效与原药片相差不大,却有包装相对较小,容易携带、运输,便于服用,利于调剂,随症临床加减等多种优点,是中药现代化、工业化的产物。然而,在原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中中药配方颗粒很有可能会失去原有的饮片的外貌性状特征,因此在饮片原有特性和显微鉴别消失的情况下,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单一的指标性成分难以去判断药品的质量优劣,建立完善可行的质量标准和统一生产工艺才能良好控制中药配方颗粒的均一性、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等。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进行统一的标准,市场上的中药配方颗粒因厂家及生产工艺流程不同,其质量也参差不齐,导致临床用药难以保证药效,也给市场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因此,在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旨在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评价方法,以促进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和国际化发展。
01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
1.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将非单一的样品进入分析系统,由液相色谱柱分离后再经质谱检测分析得到分离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备的优异功能可以为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快速分析的手段。何民友[2]等人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多批次的木蝴蝶配方颗粒的6种主要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得到各批次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并分析了其差异原因有原药材的质量不一致及工艺操作等。李君[3]等人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乌灵胶囊中30种组分含量的测定。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乌灵菌粉等提取液进行分析,得到此方法可以将所有目标成分分离且不受背景与基质干扰的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只运用色谱或者光谱手段来对中药药品中指标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极容易受到异构体等杂质的干扰,而且只能进行单一组分的检测。而质谱技术有着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势,再结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联用,可以同时具备分离和在线鉴定功能,也可以同时检测多组分样品。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最大优势为能是的复杂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更快捷、方便,已然成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4]

1.2 指纹图谱

指纹图谱是在基于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和含量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可量化地评价复杂中药组分体系的评价手段。中药配方颗粒成分复杂,指纹图谱的创建能较为全面、系统、直观地反应药品质量好坏,如图1所示为中药配方指纹图谱的技术流程体系。多种色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气相色谱等都可应用于中药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的建立,不同色谱技术适用的情况不同[5]。苏玉贞[6]等人分别建立了鲜、生、熟地黄配方颗粒的红外光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分析了三类地黄配方颗粒所存在的差异性,从直观到具体再到整体的指纹图谱分析为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汤俊明[7]等人采用压片法制取中药配方颗粒样品,使用博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来对三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单味中药浓缩颗粒进行实验,结果得到的三张谱图完全不一样,原因是这三个厂家在制颗粒的候时添加的辅料不一样、辅料量不一致。对同一厂家不同批号进行实验,有产品质量问题时得到的谱图差别明显。而药品炮制前和炮制后的红外光谱图也有很大的差异,能明显辨别出来。田进国[8]等人利用丁酮提取法对不同种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提取,使之化学成分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再用红外指纹图谱的方法进行试验,可以将不同科不同属但红外光谱相似的物种分别开来,根据光谱特征还能看出药品的提取所用的溶液。陈丽红[9]等人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运用反向高效液相梯度洗脱的方式来对葛根芩连配方颗粒进行含量的分析,并创建了此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实验得到11批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差异不大,可以较全面的反映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整体质量,且所建立的质量分析方法简单又便捷。齐良君[10]应用气相指纹图谱测定了5批次砂仁配方颗粒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从而实现了砂仁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
中药配方颗粒指纹图谱技术能有效地将药品的原材料、中间体和最终产品系统联系起来,构成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不仅仅能在整体层面对药品进行质量把控,还能从颗粒所含化学成分的角度来显示其与汤剂的等质性。


中药配方指纹图谱的技术流程体系

1.3 一测多评

一测多评法在2006年被王智民等人首次提出,是通过中药有效成分间存在的内在函数关系和比例关系,通过测定中药中容易得到、价格比较便宜且有效的成分含量,以此成分为内参物,再根据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出被测中药中比较难得到的待测成分含量,使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符合定量方法学要求的一种多指标同步质量控制方法[11]。此方法操作成本低,能够进行多个成分同步测定从而减少对照品的用量,并能良好地反映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

梅国荣[12]等人以射干苷为内参物,对川射干配方颗粒中的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B和鸢尾甲黄素A四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一测多评法可以在缺少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A和鸢尾甲黄素B四种异黄酮类对照品的情况下通过各成分的k/s和t k/s来确定它们的含量,从而实现对川射干配方颗粒5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实验证明一测多评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川射干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由于山茱萸配方颗粒中的莫诺苷成分性质稳定,相对含有量也不少,而且对照品廉价易得。田宇柔[13]等人以一测多评法为基础、以莫诺苷为内参物,通过相对校正因子等计算出5-羟甲基糠醛、山茱萸新苷、没食子酸、马钱苷在山茱萸配方颗粒中的含有量,并将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所得的结果来进行对比,实验显示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的检测结果基本相同,并且一测多评法有着较高的稳定性、重复性等优点,可以作为山茱萸的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张闯[14]等人使用一测多评法,以便宜且易得的蛇床子素为内参物,仅利用一种对照品,并通过计算相对校正因子得到了蛇床子配方颗粒中伞形花内酯、花椒毒酚、花椒毒素、异茴芹素、佛手柑内酯和欧前胡素的成分含量,还用了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进行对比,实验数据表明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差异不大,都能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但一测多评法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刘晓霞[15]等人以淫羊藿为内标物,计算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相对校正因子,得到一测多评法测定淫羊藿配方颗粒质量的耐用性、重复性、精确度皆良好的实验数据。

一测多评法作为新兴起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其简便、快捷、节约了检测成本,且实验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得到多人的认可,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标准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02

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策略

2.1 统一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

政府层面没有发布针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进行统一的标准,会导致每个厂家的质量标准不一致,就是说市场上销售的同一种中药配方颗粒可能有着不同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的不统一会造成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中药配方颗粒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对于质量标准不统一的情况,政府层面要尽快做出回应,出台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管控的文件,包括对药材的炮制、制法进行统一和对其微量元素含量和农药的残留进行统一的质量标准等。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部分也极大影响着药品的质量好坏,以三七配方颗粒,不同的提取工艺和干燥会直接影响最终产品活性成分含量和生物效价,最终导致产品质量的不同[16]。因此,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中的提取工艺如加水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浓缩技术和分离纯化等一系列工艺参数也要进行统一,对不合格的生产流程的厂家进行监察管理,直至合格后才可进行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让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走向现代化、规范化。

2.2 有效管理配方颗粒原料中药材

政府层面没有发布针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进行统一的标准, 中药文化底蕴丰富,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从《神农本草经》到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我们已知的中草药有数千余种。除了野生中草药的资源外,还有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分布在全国各地。李超[17]等人对不同产地及不同年份艾叶中绿原酸含量差异进行研究分析,得到湖北蕲春、浙江宁波等5个产地及河南某地的5个不同年份的艾叶绿原酸含量中,河北保定的艾草绿原酸含量最高,且河南汤阴5个年份的艾草中年份最新的艾草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年份。

由于土壤环境和气候问题,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的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有着明显差异,并且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厂家所用的中药材原料来源不统一,有些是采摘自家企业的种植园,有些是在市场或网上购买,而来源于购买的中药材质量好坏不一,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中药配方颗粒从原料的质量、含量等就开始参差不齐,并且贮存、运输等因素也会改变药材的质量。建议对用于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中药材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农药管理、综合防治等,对用于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的中草药种植地严格执行GAP标准,保证中药配方颗粒的原药材质量及有效含量达到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

2.3 提高配方颗粒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汤剂的创新,不仅仅保留了中医药的内涵与特色,还弥补了汤剂不易携带、易变质、煎煮费时费力等缺点。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提升中药配方颗粒的国际竞争力,应需做到以下几点:①对中药配方颗粒给予重视和全方位的支持,加大研发力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体系。②加强中医药方面的专利保护,严格打击盗用专利制药以及质量规格不符合标准的生产厂家,减少市场上的盗版中药配方颗粒,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采取严禁使用及上市销售,以此保障用药安全。③大力推广销售中药配方颗粒,在保证质量和疗效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包装,严格要求企业在各种规格的外包装上写明生产企业、有效期、产品批号、规格、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名称、中药配方颗粒原料中药材产地等,以便在外包装上适应且方便大众。④对于要研磨口服的中药,尽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制定其颗粒的目数、包装规格等相关规定,以方便医生进行配药。⑤大力支持药业的研发,借鉴“复方颗粒+单方颗粒”的配伍模式,增加能够制成中药配方颗粒的种类,提升质量、配方及疗效,保证其安全性,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03

结语

中药配方颗粒的易服、便携、存储方便、运输方便等特点相比煎煮的中药更适合于现代化的生活需求,我们应把握发展机遇,深入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更好地推动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实力。基于现有的成果基础上,借助于现代分析技术,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标准,尽快完善监管体系,大力支持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及使用推广,能有效促进中药配方颗粒稳定健康发展。



来源: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2,30(17);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