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行业知识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和传统汤剂

时间:2022-11-02人气:作者: 管理员

第一部分 中药配方颗粒

一、定义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临床处方调配后,供患者冲服使用。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中药配方颗粒是单味中药饮片经过工艺制成的;

2、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只有用做为溶媒才可以,用其他溶媒都不能称为中药配方颗粒;

3、根据各品种的性质,可使用颗粒成型必要的辅料,辅料用量以最少化为原则。除另有规定外,辅料与中间体(浸膏或干膏粉,以干燥品计)之比一般不超过1:1;

4、对于部分自然属性不适宜制成中药配方颗粒的品种,原则上不应制备成中药配方颗粒,如:

(1)矿物药,大部分矿物药如自然铜,赭石等;

(2)贵重药,《中国药典》2020 年版要求单独服用,如阿胶等;

(3)高纯度的结晶性药材,如冰片等;

(4)大部分虫类药等。

二、生产工艺

中药配方颗粒的工业化大生产工艺是建立在标准汤剂的基础上的,经过标准汤剂的工艺研究,然后再进行中试生产工艺研究,最后是大生产工艺验证过程质量控制,最后制定配方颗粒生产工艺。

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第二部分 标准汤剂

一、定义:

标准汤剂指遵循中医药理论,按照临床汤剂煎煮方法规范化煎煮,固液分离,经适当浓缩制得或经适宜方法干燥制得。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单味中药饮片的水提物,为使中药配方颗粒能够承载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有效性,需要以标准汤剂为桥接,该标准汤剂为衡量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否与其相对应的单味中药饮片临床汤剂基本一致的物质基准。标准汤剂中的“标准”主要涵盖了投料中药饮片的道地性、提取工艺的统一性及质量控制的严谨性。

研究表征标准汤剂,需由不少于15批有代表性的原料,遵循中医药理论,分别按照临床汤剂煎煮方法规范化煎煮,固液分离,经适当浓缩制得或经适宜方法干燥制得后,测定其出膏率、有效(或指标)成份的含量及转移率等,计算相关均值,并规定其变异可接受的范围。中药配方颗粒的所有药学研究均须与标准汤剂进行对比。

二、标准汤剂工艺

1、煎煮

(1)煎煮设备:建议使用1000-2000ml圆底烧瓶及其配套的加热套和冷凝装置。

(2)饮片量:一般为100-200g,花、叶类等饮片可酌减。

(3)前处理:视中药饮片质地按中药调剂“逢壳必捣,逢籽必破”等要求对中药饮片进行捣碎或破壳的处理,其中破壳率应不低于90%。

(4)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中药饮片的质地确定,一般不少于30分钟。

(5)煎煮次数: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

(6)加水量:加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厘米—5厘米为宜,花、草类中药饮片或煎煮时间较长的中药饮片可酌量加水。

饮片类别

第一煎

第二煎

根及根茎类

9倍量水

7倍量水

果实种子类

8倍量水

6倍量水

茎干枝皮类

10倍量水

8倍量水

花叶全草类

12倍量水

10倍量水

(7)煎煮时间:

药物类型

第一煎

第二煎

一般药物

30min

可适当缩短

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

20min

滋补类

60min

2、固液分离:趁热分离,100目以上滤材过滤,迅速冷却。

3、浓缩和干燥:减压浓缩,温度不超过50度,一般采用冷冻干燥制备为宜。

三、标准汤剂的表征与应用

标准汤剂作为衡量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参照物,以出膏率、有效(或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转移率、指纹或特征图谱3个参数为表征。

1.出膏率:允许范围为均值加减3倍SD(或均值的70%—130%)。

2.有效(或指标)成份的含量及含量转移率:转移率可接受的范围为均值加减3倍SD(或均值的70%—130%),根据含量测定得到的有效(或指标)成份的含量,确定含量限度及范围。

3.指纹或特征图谱:建议采用液相或气相色谱法,比较各批次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确定终产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可接受范围,或比较主要成分色谱峰的个数,规定其相对保留时间及峰面积的比例。

第三部分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标准对比

以黄芪为例,中药配方颗粒名称为:黄芪(蒙古黄芪)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名称为:黄芪


黄芪(蒙古黄芪)配方颗粒

黄芪(2020年版中国药典)

来源

蒙古黄芪干燥根

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干燥根

鉴别

薄层色谱,两个斑点

薄层色谱,两个斑点

特征图谱

5个特征峰

检查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相同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相同

浸出物

不得少于18%

不得少于17%

含量测定

黄芪甲苷:每1g应为1.20mg-3.5mg

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080%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每1g应为0.50mg-2.00mg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不得少于0.020%


分析:

1、配方颗粒的药材来源固定为蒙古黄芪,而膜荚黄芪就不能用来制作配方颗粒,那怎么鉴别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呢?第一可以从药材采集地GPS定位信息可以分辨,蒙古黄芪主产于内蒙、山西等地,膜荚黄芪主产于东北等地;第二可以有DNA条形码方法鉴别,可以精确到物种。第三、可以和对照药材的指纹图谱特征峰进行相似度的比较,因为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全成份的质量传递。

2、配方颗粒有特征图谱而中药饮片没有,特征图谱/指纹图谱较全面反映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反映中药所体现的疗效,它可以辨别药材的真伪,评价中药材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3、配方颗粒含量测定规定了含量的限度范围,使得配方颗粒的含量比饮片更可控,可以保证配方颗粒每一批次含量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配方颗粒每一批次的疗效也都是相同的,而中药饮片的含量只有不得少于最低值,没有设定限度范围,使得每一批次含量都不尽相同,有时差别很大,甚至含量相差很多倍数,所以导致疗效不可控。

第四部分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对比

一、中药配方颗粒是以标准汤剂作为生产全过程质控参考标准,它有药材道地性,工艺统一性,质控的严谨性,同时规定了出膏率的范围,含量的上下限,特征/指纹图谱应用,使得中药饮片全成分都转移到了中药配方颗粒里面,使得疗效可控。

二、传统汤剂为家庭煎煮或代煎机构煎煮,没有以标准汤剂作为全程质控参考标准,煎煮工艺不可控,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其出膏率和有效成分转移率不能得到精准控制,使得传统汤剂不能进行可控的中药饮片全成分质量转移,导致疗效不可控。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