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行业知识

人参、丹参、党参、西洋参、红参、太子参…到底啥区别?收好这份参类大PK

时间:2023-01-24人气:作者: 原始药终


参家族成员众多,有人参、党参、太子参、沙参(南、北)、西洋参、丹参……虽然都是参,但它们的特色及药效区别可大着呢,而不同体质的人又有不同的吃法。当中有何讲究,且听听中医怎么说吧。


各类盘点

虽然都叫“参” ,但功效各不同

如何用“参”才能补得其所?当然要了解各类参的特性,才能知“参”善用。



1人参

人参:大补元气,补虚第一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味甘微苦、性温,是“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

野生者为“山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无温燥之性,大补元气,为参中之上品,但资源少,价值昂贵。

栽培者为“园参”,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其性较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生津,适用于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园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红参具有温补的作用,补气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长于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

还有一种人参叫高丽参,出产于朝鲜半岛,其参味较一般人参要浓,气香浓郁。

总的来说,人参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益血、安神增智之功效。人参对于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党参

党参:补气补血


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为补气养血之佳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它适用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以及病后产后体虚者,表现为脾胃气虚,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肺气不足,气短,虚喘咳嗽,易于感冒等人群服用。

党参不同于人参。但从药效来看,党参功效与人参相似,故被称为人参的“兄弟”。党参因其药力平和,量多价廉,更适用于日常保健。





3沙参

沙参:养阴清肺,化痰止咳


沙参有南沙参和北沙参之分,功效上很接近。北沙参适用于肺气阴不足久咳不愈者;南沙参适用于外感热病后咽喉干痛者。 


沙参有补而不燥的特点。沙参属补虚药,味甘,善补五脏之阴,尤其擅长补益肺、胃之阴。

中医认为,沙参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及温热病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症。

在岭南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煲“清补凉”汤,里面就含有沙参。


北沙参



南沙参



4丹参

丹参:活血化瘀


丹参是活血祛瘀的佳药,药用历史悠久,与心脑血管关系密切,用丹参做成的制剂特别多,常见的有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

丹参适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疮疡肿毒及跌打损伤等症。在中医界有一句名言:“一味丹参,气死名医”,将丹参推至崇高的地位。甚至认为一味丹参有“四物之功”(四物指四物汤,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组成)。






5西洋参

西洋参:清热养阴


西洋参亦称“花旗参”,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中医认为,西洋参对气虚而阴津耗伤有热者最适宜,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咳血、虚火牙痛、口渴津少等症。





6太子参

太子参:药性稳定,补气不上火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根茎,又名孩儿参、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等。

中医认为,太子参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




7红参


红参:补益阳气,适合阳虚者


红参药性更温、火力更大、劲更足、功效也更持久,其补阳气、养气血的功效自然也就非凡了。


凡有面色苍白暗淡、手脚冰凉等阳虚症状者,都可选用红参进补。但阴虚火旺的人最好不要服用红参。



更多精彩请加入原始药终微信群

群内支持1000+中药品种,5000张中药图片,药典查询等功能,5万+中医药老师已入群!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