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养生保健

与端午有关的中药

时间:2023-06-21人气:作者: 原始药终
又是一年端午节

大家记得要吃粽子

↓↓↓

除了吃粽子

这还要悬艾叶、菖蒲

有些地方还要洒雄黄水

喝雄黄酒等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

艾叶、菖蒲、雄黄三种中药



雄黄Xionghuang

来源

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别名

石黄、黄石、腰黄、雄精、熏黄、丹山、男精、黄食石、黄金石、天阳石、鸡冠石。


产地

主产于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省。

加工
采挖后,除去杂质。或由低品位矿石浮选生产的精矿粉。
性状鉴别
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毒。归心、肝、大肠、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苦温燥,以毒攻毒,多作外用,少作内服。能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既治疮肿、疥癣、蛇伤及虫积,又治哮喘、疟疾及惊痫。
功效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

功效助记

想到雄黄就想到白蛇赵雅芝---赵老师;毒虫来了,赵老师去谈,截住了,大家都不害怕了。

主治病证

(1)痈疽疗疮,疥癣,虫蛇咬伤。

(2)虫积腹痛。

(3)哮喘,症疾,惊病。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调涂。内服:入丸散,0.05-0.1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故外用不可大面积或长期涂敷;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忌服。煅后生成三氧化二珅而使其毒性剧增,故入药忌火缎。

故事

提起雄黄这个名字,想必大家不会太陌生。在我国的许多地方,特别是江南一带,有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白蛇传里的白娘子就是因为在端午节喝了雄黄酒而现出了原形。

在我国,使用雄黄的历史非常悠久。若以人而论,雄黄可称得上是家世古老的贵族。早在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如下记载:“夜烧雄黄,水虫成列。水虫闻烧雄黄臭气,皆趣火”。这说明很久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雄黄灭虫了。

到了魏晋时期,雄黄愈发显出翩翩清贵公子的神采来。说到魏晋,我们想到的可能是竹林七子等名士,是狂放、洒脱、俊逸的风骨。而说到这种魏晋风度,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种叫做“五石散”的丹药。“五石散”,又叫“寒食散”,是由丹砂、雄黄、白礜、曾青、慈石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中药散剂(《抱朴子内篇金丹》)。

由魏晋至唐,服食这种五石散是一种时尚,名士们趋之若鹜。根据古代医书的记载,这种丹药会使人的皮肤燥热、敏感,所以要穿薄而宽大、未浆洗的柔软旧衣,不能穿厚实或者未脱浆的新衣,以免不能散热或衣服摩擦皮肤导致不适。现在看来,这种症状倒与慢性砷中毒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有几分相似。这种病的初期临床症状常以指(或趾)端烧灼、疼痛、发麻等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等刺激症状为主,逐渐出现感觉减退乃至消失。由此来想,魏晋人物那宽袍大袖的飘逸风姿,只怕与这也有一定的关系。这未免颇令人遗憾。

现在我们知道,这些丹药大多是有毒的。但在这种炼丹的过程中,人们也逐渐掌握了雄黄的一些性质。术士们通过焙烧雄黄得到了纯净砒霜,通过把砒石与雄黄、木炭混合在丹炉中炼制得到了砷单质。我们熟悉的黑火药是由硝石、炭、硫磺混合而成的,而在历史上,雄黄也曾经被用作制作火药的原料。唐代一位叫郑思远的炼丹家写了一部叫做《元真妙道要略》的书,其中记载了一种“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制作火药的方法。在这之后,雄黄还被用于烟花制作,燃烧时能发出漂亮的白光,有一种闪光弹即以雄黄及氯酸钾的混合物制成。但这种混合物性质不稳定,很容易发生爆炸,因此现在我国的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条例中已经明确禁止使用这种混合物。

雄黄的历史还远远不止这些。中医认为雄黄性温、味苦辛,有毒,可作解毒药,外用治疥癣、恶疮、虫咬等皮肤疾病,内服治惊痫、疮毒等。许多中药配方中都含有雄黄的成分,像常见的牛黄解毒片、六神丸等。人们还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把它用作一种驱蛇药;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说法,并认为雄黄可以避邪,因此人们在端午节饮雄黄酒,并在小孩头上用雄黄写一“王”字。


石菖蒲Shichangpu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r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

相关名

石菖、菖蒲、菖朴、昌本、昌羊、昌阳、剑菖、粉菖、溪菖、石菖朴、药菖蒲。

图片




产地

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省。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性状鉴别

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

饮片 呈扁 圆形或长条形厚片。外表皮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见环节及根痕, 切面纤维性, 类白色或微红色,有明显环纹及 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心、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苦泄,芳香温通,归心、胃经。既善化痰湿、开窍闭,治痰湿蒙闭心窍诸证;又能宁心神、和胃气,治心气亏虚之心悸失眠、健忘恍惚,以及湿浊中阻与噤口痢等证。

功效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主治病证

(1)痰湿蒙蔽心窍之神昏,癫痫,耳聋,耳鸣。

(2)心气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恍惚。

(3)湿浊中阻之脘腹痞胀,噤口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辛温香散,易伤阴耗气,故阴亏血虚及精滑多汗者慎服。

药理

本品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增智、解痉、抗心律失常、解除胃肠平滑肌痊孪、促进消化液分泌、降血脂及抑制皮肤真菌等作用。

附注

据古本草记载,本品根瘦节密一寸九节者良,故处方中每写九节葛蒲。但现今所用九节富蒲为毛在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性能功效与本品有别,不得相混。

故事

公元1144年,20岁的南宋大诗人陆游与舅舅的女儿唐琬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甚笃。没想几个月后,唐琬却患了尿频症,一昼夜排尿20多次,整个人被折磨得形消神脱,痛苦异常。陆游十分着急,遍寻医生诊治,却总不见效。一天,已成名医的好友郑樵来访,诊察病情后,开了张处方,将石菖蒲、黄连各等份,研为细末,每天早晚各以黄酒冲服6克。唐婉服了没几天,病竟豁然痊愈。陆游十分感谢郑樵,也对石菖蒲赞誉有加,挥毫写下脍炙人口的《菖蒲》诗:“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苍然日在前,此物一来俱扫迹。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


艾叶Aiye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

相关名

艾、艾绒、艾蒿、蕲艾、艾蓬、草蓬、灸草、冰台。

图片



产地

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

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饮片 醋艾炭: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黑褐色,有细条状叶柄。具醋香气。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香行散,苦燥温通, 炒炭兼敛, 入肝、脾、肾经。既善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为治虚寒性出血之要药,尤宜崩漏与胎漏。又善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为治经寒痛经、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所常用。用治湿疹瘙痒, 可收燥湿止痒之功;用于温灸, 可收温经止痛之效。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1)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

(2) 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

(3)脘腹冷痛。

(4)湿疹瘙痒(外用)。

此外,用于温灸。

配伍

艾叶配阿胶:艾叶性温,功善散寒暖宫、温经止血,并能调经安胎;阿胶性平, 功能养血止血。两药相合,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治崩漏下血属血虚有寒之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温炎,或煎汤熏洗。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故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阴虚血热者忌服。

故事

故事和功效无关

据说在唐朝末年,有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名叫黄巢,官兵听到这个名字都会害怕。

有一次,黄巢率领军队打到河南邓州城。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地形,他乔装扮成老百姓去察看地形。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个农村妇女手拉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怀里却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随着逃难的人群西行。黄巢很纳闷,便上前去询问,那村妇说:“县衙今天挨门传令,说黄巢马上要血洗邓州,大家快逃命吧!”

黄巢又问:“那你为什么拉着小的,却抱着大的?”村妇答道:“大的这个孩子,父母都已经被乱军杀死,如今只剩下这根独苗了。小的这个是我的亲生儿子,万一黄巢追来,我宁肯丢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邻家的这根独苗。”

黄巢听了,为村妇的大义所感动,他对村妇说:“我黄巢专和官府作对,决不伤害无辜百姓!”说着,他拔出佩剑一挥,砍倒路边两株艾草,交给村妇说:“大嫂,你快快回城传话,让穷人门上都插上艾叶,有这个记号,保管不会受到伤害。”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当晚穷人家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

第二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农民起义军攻下了邓州、杀了县官,而老百姓没有受到一点伤害。

从此,端午节插艾叶可避免灾祸就一起流传到今天。


《大戴礼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表明周代已有蓄兰沐浴的习俗,大约也是为了避害。这一风俗后来多有流变,各地有了不同的药物沐浴习俗, 采用的药物有菖蒲、艾叶、柏叶、桃叶等,或一种或数种混合煎水洗浴。这种习俗流传至今,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节还配香囊,薰苍术、白芷。端午节,中药的节。
来源:药圈网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