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养生保健

若感冒后身体有疼痛,可试试这个方子

时间:2023-01-15人气:作者: 中草药文化

请点上方的蓝字关注,终身免费学习中药养生知识.


感冒之后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些是咳嗽鼻塞,有些则可引起腰脊头颈疼痛,甚至发热。
宋代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之麻黄散,又叫葱豉汤、麻黄汤。
以厨房里的葱白,豉,加上比厨房里的生姜性更烈的干姜,以及中药麻黄,
治感冒1-2日,头颈及腰脊痉挛抽搐疼痛,浑身烦热,恶寒无汗,脉紧。
麻黄发汗用茎,止汗用根,故这个恶寒无汗的症状,需去掉麻黄的根节。其性味辛温微苦,第一擅长在肺经上班,第二擅长在膀胱经工作,是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良药。
寒主收引,当寒邪袭表,致经气运行不畅,易致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而麻黄轻清上浮,疏肺郁,宣泄气机最拿手。气机一宣发一通畅,便可止痛。不仅风寒遇麻黄便外散而逃,就算温热病也可依赖它得以宣通。所以是治外感第一要药。
但因麻黄的兴奋作用,高血压和心脏病人要慎用麻黄方剂。
干姜为姜的干燥根茎,生姜为新鲜根茎,性味辛温,活跃于肺脾胃经,干姜性味辛热,脾胃肾心肺经任它行。温中散寒,燥湿消痰,温肺化饮。既能温散肺中寒邪,让肺气肃降的功能正常,又能利尿而使痰饮有去处。还能釜底抽薪,温脾胃去湿浊,以免脾湿生痰,绝生痰之源。
中医有“各种肌肉紧张抽搐,头部后颈的肌肉筋脉牵引不舒等,均属于湿”之说,久湿则伤脾阳,引发内湿酿痰,严重则为瘀,故干姜对于头项及腰脊痉挛抽搐疼痛也是良药。
葱白是通络高手,经络一通百病消,其性辛温,可发散风寒,发汗解表,通阳,利尿,除风湿,并治身痛麻痹。
淡豆豉是有名的解表药,辛散苦泄性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的功效强。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由此,姜葱豉均作为麻黄的小弟一个个登场。

助麻黄宣肺散寒,镇痛。

助麻黄发汗解表,除身痛痉挛抽搐。

豆豉助麻黄去浑身烦热。


共治感冒1-2日,头项及腰脊拘急疼痛,浑身烦热,恶寒无汗,脉紧。
用量:麻黄15g(去根节),干姜15g、葱白3茎,豉20毫升。
水煎服。麻黄需先煎20分钟,撇去浮沫。
有一道美味:葱爆回锅肉,主料是姜葱加豆豉,再加五花肉等而成。味道香浓爽口。对其大快朵颐的人儿,大概很少能想到它除了让人大饱口腹之欲,还在暗中对健康保了驾护了航。可谓饮食中藏着治病的方法。
不过要注意的是,由于干姜比生姜性烈,活跃场所更多,所以生姜的作用更缓和持久,如果用生姜治干姜的病,无效,微效居多。
用干姜治生姜的病,易助热伤阴,甚至外寒未解,内热已炽,延误病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由中草药文化团队负责审核。

免费查中药点击大字
中药大全查询表

有价值公众号推荐


 抢先关注,再收藏!

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如:安息香、艾叶、艾草、阿魏、阿胶、布渣叶、白扁豆、补骨脂、薄荷、萹蓄、鳖甲、冰片、扁豆、崩大碗、贝母、萆薢白芷、白药子、白头翁、白鲜皮、白术、蝉蜕、穿心莲、刺五加、独活、太子参、党参、杜仲、独脚乌扣、独脚金、冬葵子、豆豉羌、冬瓜子、东风桔、豆豉、冬瓜皮、丢了棒、丁香、地骨皮、地榆、冬虫夏草、地肤子、地菍、蜂蜜、防己、伏龙肝、浮小麦、番泻叶、锡叶根、刀豆壳、当归、大叶双眼龙、淡竹叶、丹皮、大叶蛇总管大黄、黄芪、枸杞海螵蛸、寒水石、槐花、滑石、旱莲草、黄药子.....上千位中药....更多

☛有任何问题,请留言,我们一定会一一整理发布!

✍您点的每个"分享"都是对中草药文化支持~么么哒❤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