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种植 > 种植技术

五倍子栽培技术

时间:2023-09-08人气:作者: 西北绿化

五倍子栽培技术

五倍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著名的林化产品和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具有敛肺、止血、止汗的功能。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maxim或红麸杨RhccsPunjabensis Slew. Var. sinica (Diels) Rehd. et Wils为倍蚜科昆虫寄生在树上叶轴或叶柄上形成的囊状虫瘿。五倍子按形状分角倍和肚倍,主产陕西、甘肃、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区。

盐肤木

青麸杨


红麸杨

角倍

肚倍

一、生长环境

五倍子致瘿蚜虫分角倍类蚜虫和肚倍类蚜虫。角倍类蚜虫生活于海拔500~1000米的低中山区及丘陵地区。平均温度16℃左右。肚倍类蚜虫生活于海拔300~150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年平均温15℃左右。

五倍子蚜虫,分有翅与无翅两种:有翅成虫为雌虫,灰黑色,长约1.5~2毫米,头部触角5节,翅2对,足3对;无翅成虫雄者绿色,雌者褐色。长约1.1毫米,一年可繁殖6代,无休眠期,靠吮吸盐肤树液和赤齿藓的水分、营养物质生活。适合倍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一5~40℃。

五倍子蚜夏寄主植物盐肤木、红麸杨、青麸杨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向阳或半阴半阳山坡、沟谷、溪边、岩坎等山地疏松或灌木丛。适生土壤为偏酸性壤土。

五倍子蚜冬寄主赤齿苔藓类植物生长于雨量充沛,常年空气温度大的沟谷地带、林缘或灌木林下。着生基质为岩面薄土层、岩上腐殖质层、润湿岩石、落叶枯枝、树基、树桩、土坡或草地。如陕南秦巴山区拥有丰富的冬寄主资源——细枝赤齿藓。


赤齿苔藓

赤齿苔藓

赤齿苔藓

二、种植技术

五倍子的生长,必须同时具备致瘿蚜虫、夏寄主树和冬寄主苔藓3个条件。

1、倍林的培育

可用人工造林和在原有倍林中补植倍树两种方法。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都可用种子繁殖或根蘖繁殖。人工造林需树苗量大,宜用种子育苗,补植树苗可用根蘖苗。

(1)种子育苗

①种子处理:将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的种子分别装袋并放在流动水中浸泡6~7天,取出用手揉去残存果肉和蜡层,再置50℃左右温水中浸种24小时,晾干待播。

②播种:于3~4月将苗圃的土耙平整细,按行距30~40厘米开浅平沟条播,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覆土,以盖过种子为度,并盖草保温。苗出齐后,适当间苗。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即可移植。

(2)营造倍林

林地应选避风、湿度较大的阴山、半阴山中、下部、山腹低地或田边、地角、溪边沟旁、房前屋后。于冬春季阴雨天按株行距1.5米×1.5米开穴种植,以每667平方米200~220株为宜。

(3)补植倍树

在倍林中林木稀疏处,按每667平方米200~220株均匀分布为原则,补植倍树,可育苗补植,也可在倍林中挖取从老倍树根部长出的树苗新植。在补植时还可砍去结倍子的老树,以新苗取代,以提高倍林木数量。

三、栽培管理

1、打顶修枝:摘掉幼树顶芽,砍去成年树顶部枝条,树高控制在2m左右为宜。每年l~2月对倍树的枯枝、病虫枝、过密枝及徒长枝进行修剪,适当控制树冠。

2、保护植被:以防破坏冬寄主的生长条件。不进行中耕、除草。仅适当砍割长得过高的灌木和高草。

3、防夏落叶:除摘顶修枝外,还可在结倍子的叶以下枝条上进行环割,控制营养下运,防止落叶。

4、适宜树龄:重点抚育4~10年龄的倍树,以增加结倍数量。

5、病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褐凹翅莹叶甲、宽肩象、束枝隆蝽、云斑天牛、象甲虫、沫蟑等。防治方法主要以捕杀为主。

6、放养秋季迁移蚜:

(1)挂倍放蚜:采成熟尚未爆裂的倍子,挂于倍树枝上或放于林下苔藓上,让其自然爆裂放蚜,一般保证每株倍树有4~5个倍子。

(2)收虫放蚜:采成熟尚未爆裂的倍子,置木箱或瓦罐内,一层松针或稻草,一层倍子,重叠放置,用薄膜盖严。每天早晨将爆裂的倍子放入收虫箱内,使蚜虫集于其内,再将蚜虫装入纸袋,置阴暗处1~2天,蚜虫活动力减弱,倒在玻璃板上,用羽毛轻轻扫到倍林下苔藓上。

(3)人工养虫:选择藓种,建立藓圃,建设养虫室,让秋季迁移蚜在室内培植苔藓上产越冬幼蚜。室内由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照,使越冬幼蚜在最佳条件下生长、发育、羽化。次年春季,由人工收集春季迁移蚜放到倍树上,或让其从养虫室自然飞迁到倍林中。

①繁殖冬寄主:

选择藓种:五倍子蚜对冬寄主有选择性,应确定当地区蚜虫的冬寄主是何种苔藓后才能采藓进行繁殖。如陕南秦巴山区拥有丰富的冬寄主资源——细枝赤齿藓。

繁殖方法:每年4-5月选湿润、背阴有树木遮荫处,除去杂草、挖净树根,整平作成低床,床面盖5-8厘米腐殖质土。在倍林中采集苔藓,切成0.8厘米粗的碎块,按采集面积的8倍撒于藓床表面,稍压紧,盖薄草保湿。3个月后即可长满撒播面积。在此期间要注意除草和浇水,保持湿润。

寄主入棚:对夏季培养的冬寄主切块装入塑料盘等人易移动的平面上,土厚5-8 厘米,分层置入温室、塑料大棚、塑料拱棚内的层架上,层架可按5-8层设计,层间距25-30厘米,塑料棚上要架设遮阳网,棚内要有调节湿度设施,棚内要设立二层薄膜,以利于保温、保湿和收虫。也可夏季4-5月直接在棚内单层或多层建藓圃,秋季散蚜。春季收蚜防(挂)芽。

秋迁蚜散放:方法有二种。一是自然迁飞法: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采集成熟、个大、尚末爆裂的角倍子,放在藓圃过道上,每平方米按0.5千克摆放。

倍种裂口,秋迁蚜迁出8-10天后检查,每平方厘米蜡球少于1头时,应需及时补放。

二是人工收蚜散放法:一是采成熟尚末爆裂的倍子,置于室内地面收蚜棚或收蚜架下,在窗口收蚜棚或收蚜架的两侧悬挂塑料薄膜,利用蚜虫趋光性收收集秋迁蚜,存放在光滑的容器内。

用吹的方法或用柔软的鸡鸭毛吹拨到藓圃上;

二是采成熟尚末爆裂的倍子,置木箱或瓦罐内,一层松针或稻草,一层倍子,重叠放置,用尼龙薄膜盖严。每天早晨将爆裂的倍子放入收虫箱内,使蚜虫集于其内,再将虫装入纸袋,置阴暗处1-2天,蚜虫活动能力减弱。倒在玻璃板上,用柔软羽毛轻轻扫到棚内架上苔藓上。方法同上。

散蚜后及冬季管理:散蚜后要用塑料薄膜遮挡,防止雨水冲刷。土壤干燥、湿度小,要及时喷水保湿,做到少量多次,每次浇水有露珠但不滴为原则。

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要及时揭棚放风降温降湿,阳光不足时需要揭网晾晒,确保温湿度、光照把控在最佳状态。棚内温度低于-5℃要加盖草帘等措施增温保温。

春迁蚜收集放蚜:春季4-5月在倍树发芽前就应及时检查,做好收集春迁蚜和放蚜准备。

收蚜方法:蚜虫有趋光性一般易在光线好的薄膜两边下聚集,在塑料棚底部两边铺设薄膜收集蚜虫。将蚜虫装在光滑的容器内,12小时内分装在小纸袋内。

纸袋选用单光牛皮纸,装蚜前袋内放入填充物,填充物一般用玉米皮。玉米皮制作的方法:用盐肤木树皮和玉米皮用水浸泡12小时,取出晾干玉米皮,剪成长10厘米,宽2厘米的条,折成多个山形状,装入纸袋内再装入蚜虫。

倍树挂蚜:用大头针、回形针等将装蚜虫的单光牛皮纸袋固定在倍树上,一般挂在大分叉下面或树干上,纸袋一侧中心用刀划一横切口,用于蚜虫迁出。每株倍树一般挂一袋。

四、收获与加工

角倍(寄主盐肤木)9~10月采收,肚倍(寄主红麸杨、青麸杨)于6~7月采收。当五倍子由青绿色转变为黄白色时摘取叶上倍子。趁鲜时放入沸水中煮3~5分钟或放入甑内蒸10~20分钟,杀死倍内蚜虫,取出晒干或微火烘干。采摘时应留部分个大、充实的倍子作为翌年虫种。

角倍

角倍

肚倍


肚倍

五倍子一般用麻袋包装,或用内衬席子的树条筐盛装,。贮藏于干燥、通风处。该品吸潮易霉变。为害的仓虫有小圆皮蠹、花斑皮蠹、黑拟谷盗、赤拟谷盗、药材甲等。

储藏入库前应严格检查,避免易潮的伪品混入,引起霉变及虫蛀;搬运操作应防止破垛,堆码防止重压,减少包装损失,保护商品兔受霉菌污染及仓虫侵噬;经常检查,发现虫害,可使用磷化铝或溴甲烷熏蒸。发现霉迹,应及时翻晒、挑拣。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