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立足川渝中药特色优势资源研发高价值中药新药。
前不久,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进行了新一轮重点项目布局,以川渝特色资源为主要药物处方,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展中药新药研发。
自2023年以来,上述两院已布局了2个重点项目,像这样的合作,今后将是常态。
依托两院建设的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近日被正式认定为首批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
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他们曾研制首个进入欧盟的治疗性药品“地奥心血康”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原本就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且来头不小——前身为国民政府中央工业试验所,始建于1930年,抗战时期从南京搬迁至重庆。
直到1997年重庆直辖,一部分团队搬迁至成都,成立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两院才正式“分家”。
“所以说,我们原本就是一家。”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易进海说。
其实,“分家”前,科研团队专注于中药科技创新和新药创制,向社会贡献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名气响当当的创新中药。比如首个进入欧盟的治疗性药品“地奥心血康”、首个室性+室上心律失常中药“复脉定冲剂”、免疫抑制剂一线首选药物“火把花根片”等。
即便是“分家”后,两院仍然“藕断丝连”,共同开展中药新药研发,特别是近5年来,两院平均每年获批1个临床批件,并实现了成果转化。
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两院进一步“亲密”起来。
2020年7月,包括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和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在内的9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也正是在当年,两院萌生了共建实验室的想法,并先后进行了三轮磋商。”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樵星芳说。
2023年2月,随着《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两院基于以往“双向奔赴”奠定的坚实基础,以中药材品质与创新中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中药资源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为载体,共同申报了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药材好、药才好”
4个方向,创新中药研究是核心任务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新药、中药质量、中药资源等研究与应用。
不过,当前中药新药创制领域仍存在一些重大科技问题,比如中药新药研发周期长且成本高、源头创新不足,中药品质评价不全面,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不清楚等。
“川渝中药资源极为丰富,共有1万余种,并有道地药材86种,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保障。”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阳勇表示,实验室成立后,将聚焦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立足川渝中药特色优势资源,开展高价值中药新药研发与成果转化。
具体而言,实验室确立了中药新药发现与成药性研究、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研究、创新中药研究、中药材品质保障技术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
阳勇解释道,创新中药研究是核心任务,而新药研发的源头是候选药物,确立中药新药发现与成药性研究这一方向,是为新药研发提供高成药性的候选药物。
同时,“药材好、药才好”,要保障新药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就要有高品质的原料药材。为此,实验室把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材品质保障技术研究确立为研究方向。
根据建设目标,到2027年,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将研发新技术4-6项、候选药物20-35个,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20项以上,上市新药1-2个,获批临床批件6项以上。
科研“阵容强大”
院士领衔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
据悉,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实行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双主任”负责制,设置了4个PI(学术带头人)团队,每个团队各有2名学术带头人,以及一批研究、管理人员,形成2+8+N协作机制。
理事会由11名科研院所、高校、医院、企业等负责人组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担任理事长;学术委员会由院士、著名专家和青年英才等11人组成,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正林担任主任,可谓“阵容强大”。
“我们还将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运行机制,人才资源实行双方互聘互用;科技资源、仪器设备和科研任务实行开放共享。”阳勇说。
据了解,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下,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并将新增科研用房480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达500余台(套),总价值近亿元,未来2年内将争取专项设备资金2000万元以上,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实验室采用“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方式,集聚了固定人员104人,其中研究人员94人,构成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以及流动人员40人,包括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博士后等。
“作为依托单位,我们将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人才引进、进岗升级等方面给予实验室优先、重点支持,并赋予实验室充分的自主权,鼓励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和自由探索,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争创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中药新药研发实验室。”樵星芳表示。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北京市东城区等54地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同意北京市东城区等54地建设...(769 )人阅读时间:2024-04-22【国家药典委】酸枣仁、炒酸枣仁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草案(修订
4月8日,关于酸枣仁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草案(修订草案)的公...(652 )人阅读时间:2024-04-08四川雅江突发森林大灾,虫草、麝香、黄芪等名贵中药材损失需待评
3月15日17时许,四川甘孜州雅江县呷拉镇白孜村发生一起森林...(941 )人阅读时间:2024-03-18全国人大代表于东霞: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让道地药材更“地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614 )人阅读时间: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