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行业资讯

德国这家药企狂扫中国创新药!

时间:2023-10-12人气:作者: 制药网
   10月12日,苏州宜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宣布,已与百欧恩泰(BioNTech)达成战略合作和全球许可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的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候选产品(ADC)。 

  根据协议条款,百欧恩泰将向宜联生物支付7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额外开发、监管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潜在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 

  资料显示,HER3在多个癌种中呈现高表达状态,如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并与肿瘤转移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此外,在前线药物治疗后,HER3的表达会进一步上调,是具潜力的肿瘤治疗靶点。通过采用宜联生物的TMALIN®技术,该项目已在多种临床前肿瘤模型中展现出疗效和安全性,并且初步的临床数据进一步支持了该项目的概念验证。 

  据悉,Tumor Microenviroment Activable LINker-payload (TMALIN®) 新型抗体偶联药物平台技术是宜联生物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ADC平台技术,可利用肿瘤微环境和传统溶酶体在胞外胞内实现双重裂解机制、兼具高水溶性、高均一性、高体内外稳定性以及肿瘤组织富集特性。已在多个体内药效模型与大动物毒理评价实验中,展现出相比于现有ADC技术更宽的药物治疗窗。目前已有多款基于该平台的ADC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百欧恩泰是一家德国公司,此前因开发mRNA疫苗而名声大噪。除了基于mRNA技术开发一系列针对传染性疾病的疫苗产品,百欧恩泰的产品管线还涉及肿瘤领域,包括mRNA的个性化的和通用型治疗药物、CAR-T治疗、双特异性检查点的免疫调节剂、靶向癌症抗体和小分子药物等。 

  据悉,百欧恩泰密集扫货中国创新药。从公开信息来看,今年3月以来,百欧恩泰已经与中国5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达成合作。除了本次达成合作的宜联生物外,此前达成合作的公司包括昂科免疫、映恩生物、道尔生物、普米斯生物。 

  如百欧恩泰与映恩生物的两个合作协议共涉及三款ADC药物,其中DB-1305 是基于映恩生物专有的DITAC平台构建的第三代 Trop2 ADC 分子,在临床前肿瘤模型中表现出强效的抗肿瘤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肿瘤中均表现出强大的临床疗效。DB-1303是新一代HER2 ADC产品,由抗HER2单克隆抗体、可剪切连接子和专有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P1003组成。DB-1303具有抗肿瘤活性强,安全性好和治疗指数宽等特点。据悉,DB-1303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快速通道,用于治疗正在接受或已接受过当前标准方案治疗的HER2过表达的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 

  百欧恩泰与昂科免疫的合作涉及的是CTLA-4抗体ONC-392。资料显示,ONC-392是新一代抗CTLA-4单克隆抗体,它通过独特的机制使CTLA-4在胞内外循环而不是降解CTLA-4分子,从而减少CTLA-4耗竭引起的免疫疗法相关毒性,同时增强其治疗有效性。 

  此外,7月道尔生物宣布与BioNTech(百欧恩泰)公司达成许可协议。据协议条款,道尔生物将授予BioNTech公司一项全球许可,利用道尔生物的一项创新发现,针对一个未被披露的靶点进行研究、开发、制造和商业化创新生物治疗药物。 

  百欧恩泰与普米斯生物的合作中,虽未披露具体产品,不过普米斯生物提到,根据协议条款,百欧恩泰将获得普米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一款临床前研究阶段双特异性抗体和一款临床研究阶段单克隆抗体的全球独家选择权。此外,普米斯将多个在研临床前纳米抗体项目专属授权给百欧恩泰,并根据其需求提供指定靶向纳米抗体开发服务。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文章来源:制药网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