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行业资讯

中药材实体市场未来会消失?全面电商化可能么?

时间:2023-09-23人气:作者: 医药经济报前沿观察

随着药材购销产地化以及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多商认为中药材实体市场的功能在弱化,甚至认为不久的将来中药材线下市场可能会全面转向线上交易。未来是否会按此预判走向,笔者试着进行分析(后文中的中药材市场均指线下实体市场)。

1
实体市场地位难撼

随着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交通的便利,有不少用药单位直接到产区采购药材。药厂或饮片厂和药材产区直接对接,减少了市场采购量,但并非所有的药材都从产地采购,仍有不少生产企业需从市场采购药材原料。

中药材市场上市品种达2600多种,而生产厂家去产区直接采购的药材大概有一百多个品种,而且多是大宗品种,如:甘草、黄芪、党参、当归、三七、生地、黄芩、桔梗、山药、白芍、白芷、白术、浙贝母、元胡、麦冬、天冬、黄连、天麻、干姜、高良姜、郁金、玄参、川芎、泽泻、太子参、木香、牛蒡子、红花、金银花、菊花、北沙参、牛膝、防风、丹参、板蓝根、茯苓、半夏、百合、柴胡、大黄、独活、秦艽、知母、藿香、人参、前胡、黄精、枳壳、枸杞子、车前子、山茱萸、山楂、菟丝子、栀子、蛇床子、青翘、夏枯球、八角、胡椒、莲子、蒲公英、穿心莲、半枝莲等。

不过,这些大宗药材占上市品种总数比例不到5%,即使这些药材全部从产地采购,也撼动不了庞大的市场功能。因而不能说少数药材从产地采购,中药材市场就会消失,还有2400多种药材在市场上销售,而且不少药商经营半冷货,盈利也不小。这些小品种产地分散,多半是野生药材,市场需求不大,一般市场年需求只有几百吨或1000吨上下,中医院、乡镇医院及大小药店诊所,甚至大的药厂配方需求都要从市场上采购。毕竟中药材专业市场品种齐全,方便一站式采购。

2
经营规模不减反增

中药材市场不仅不会因少数品种转移产区而失去强大的货源集散地功能,不会在将来某一天消失,甚至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以亳州市场为例,二十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前,中药材交易主要集中在和平路、古泉路、谯陵路三条街。随着经营队伍的扩大及上市品种的增加,原有的三条街道已满足不了日益活跃的市场需求,于是城东关人民路南建立了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中药材大世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原来的“中药材大世界”又显小了,1995年亳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招商投资,又在亳州火车站西300米处的芍花路南建成了占地面积387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并配套建设近千家门面店铺和3200平方米的两层交易大厅,交易大厅共设摊位6000多个。

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建成,推动了亳州药业的快速发展,上百家饮片厂应运而生,亳州药材市场上市药材达2600余种,日客流量5万~6万人,年交易额近千亿元。随着从业队伍的继续扩大,以及车辆的不断增加,市场内外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秩序混乱、管理失控现象,2010年进行升级改造,在亳州市谯城区南部新区投资15亿元,用地总面积约为10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2.1万平方米,建设中药材及饮片交易市场、中药养生保健品交易市场等,并配套建设会展中心、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以及配套物流、仓储、养护设施、质检中心、办公楼、健康园餐饮保健等相关设施。华佗国际中药城建成后,于2013年11月24日正式投入使用。该市场的建成,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

从亳州中药材市场的几次变迁,可以看出中药材市场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而且,到目前全国新增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数量可观,原有的中药材市场几乎都经过升级改造。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壮大,正是中药材市场的功能在增强。

3
药商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市场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中药材行业的迅猛发展,加之营商队伍中亲友间的带动效应,以前一个中药品种只有7~8家经营,现在经营者已经增加到上百家,有的大宗药材经营户有上千家。虽然参与经营药材队伍的壮大,使得市场逐渐拥挤,但市场功能并没有减弱。

4
电商难以完全替代

不少药商将近几年生意冷淡归咎于电商,其实,真正通过电商销售的药材多是花茶保健类,大宗药材几乎没有网上交易。因为药材干度、杂质、有无霉变,都难以在网上界定,所以电商仍替代不了市场功能,尤其是大宗药材交易。

中药材实体店经营状况变差的很大原因是商业地产过度投资。

仍以亳州为例,三十年前亳州只有一家“百货大楼”,后来陆续出现了“商之都”“盖盛祥大卖场”,近几年沃尔玛、亿都、万达等大型商场进驻亳州,使得以前的店铺、服装一条街,小商品批发市场繁华稀释。大型商场具有集停车、购物、吃喝、游玩为一体等配套设施,为购物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而小型商场和店铺不具备这些功能,购物者理所当然变少。中药材市场也要紧随时代发展,配备相应的服务设施,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小结:

综上,笔者认为,中药材市场将来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越来越强大。只不过经营形式会有所改变,以前出样品卖大货,半天忙、半天闲的模式将转型为以摆摊经营、全天候营业为主。传统的经营模式将被打破,小批量交易、养生保健类药材将是未来药市经营的主流方向。同时,中药材市场要设置药材追溯、质量检测等机构,为药市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编辑:陈丽娜

首发于《医药经济报》总第4525期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