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行业知识

中国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考量

时间:2023-11-02人气:作者: 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
石斛作为我国“九大仙草”之首,发展势头迅猛,种植面积居草本中药材第21名,已成为我国的大宗药材。我国共有石斛野生资源92种,石斛产业种植总面积达45.4万亩(1亩≈666.67 m2),综合产值逾500亿元。石斛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有云南、贵州、浙江等,石斛主产区为云南德宏、保山,浙江乐清,安徽霍山,贵州赤水、安龙、锦屏等。药用石斛种类主要为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霍山石斛、紫皮石斛等。

作者简介

杨明志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资深媒体人,江油市十九届人大代表,成都时珍治未病研究院创始人。石斛产地政府顾问,政府产业策划人。

2007年发起召开“首届中国石斛产业发展论坛”至2021年已连续组织、主持11届石斛论坛;组织主持5次石斛行业标准研讨会,主持制定了《中国药用石斛标准》。主编《石斛养生》、《中国药用石斛标准研究与应用》(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中国石斛图鉴》(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奖)、《石斛求真记》、《中华石斛丛书》(10期)、《石斛名医临床与食疗应用》、《中国石斛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发表《玫瑰石斛HPLC特征图谱研究》、《三种铁皮石斛种源HPLC特征图谱比较研究》、《霍山石斛HPLC特征图谱研究》、《中国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考量》等30多篇文章。

央视四套中华医药以“杨明志痴迷神仙草”专题报道,央视七套、少儿频道有采访报道,数十家地方媒体对其进行过采访报道。

李振坚

副研究员,博士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委会秘书长。2007年出版石斛专著《石斛兰资源生产应用》,发表石斛相关科研论文50余篇,石斛授权专利10余项。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石斛成果3项,获2019世园会兰花展金奖。从事石斛科研和开发近20年,培育有多花春石斛系列品种。主要从事石斛种质资源引种开发、药用石斛种质创新和代谢组学研究。


中国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考量

杨明志1,单玉莹2,陈晓梅3,张朝凤4,李振坚1,2通信作者

1.中国中药协会 石斛专业委员会,四川  成都  610017;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4.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98


石斛为兰科植物,是珍稀名贵中药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为中药上品,以强阴补虚见长。2021年,石斛属所有野生物种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其中曲茎石斛和霍山石斛为一级保护物种。石斛属在全世界约有1100余种,中国有92种,中国为全球石斛分布中心之一,石斛野生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各省。中国石斛属植物多具有药用价值,实现规模化生产种植的有10余种,主要为铁皮石斛、霍山石斛、紫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等。

石斛为多年生草本附生植物,喜半阴半阳环境,附生于野外雨雾缭绕的悬崖峭壁或深山密林中。其自我繁衍能力弱、生长缓慢,被民间称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科技和产业的兴起,我国设施园艺和组培快繁技术快速发展,石斛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种植皆有突破。进入21世纪以来,石斛产业加速发展,在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石斛专委会)的宣传推动和地方政府的持续投入下,浙江温州,安徽霍山,云南保山、德宏、普洱、红河、文山,贵州赤水、安龙、锦屏等地将其打造成农业支柱产业,成为“三农经济”的典范,助力扶贫和乡村振兴效果显著。

与我国的三七、人参、当归等补气、补血中药材相比较,石斛产业呈现出发展时间短、兴起势头猛、前期投入大等特点。目前,其产业整体发展重心由精细种植、设施种植向仿野生种植回归和精深加工转变。石斛已列入云南“十大云药”“新浙八味”“闽西八大珍”“赣食十味”和江西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的首选大品种,在我国云南、上海、浙江被纳入医保范畴,石斛产业被列入贵州省“十二大重点发展产业”。随着我国石斛药食两用试点工作结束,石斛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后,石斛产业将打通三产链条,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大众健康。

1   中国石斛属种类与药用资源

美国石斛育种专家Kamemoto等在《Breeding Dendrobium Orchids in Hawaii》中记载,全球石斛的种类超过1000种。澳大利亚植物学家Lavarack等在《Dendrobium and its Relatives》中记载,全球石斛总数约1000种,该书序言中,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Phillip Cribb博士认为石斛的种类在千种以上,且有40个以上的石斛组。2006年出版的《The Dendrobiums》中记载了450种石斛,在书中,Howard认为石斛属有1100种。近年来,部分著作或文献中,把石斛亚属内厚唇兰和金石斛种也归属于石斛,石斛种类可达1400~1500种。

199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中记载中国石斛有74种2变种;2007年出版的《石斛兰资源生产应用》记载石斛种类为81种;2013年出版的《Flora of China》记载了石斛78种。金效华等在《中国野生兰科植物原色图鉴》中记载了石斛属92种。《中国石斛品汇集要》中记载,石斛种类为91种。中国石斛在76种(变种)基础上,又出现了16个种。截至目前,中国石斛种类已达92种。其中,有药用价值的品种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2020年版中收录过的石斛种类,包括铁皮石斛、金钗石斛、流苏石斛(马鞭石斛)、鼓槌石斛、霍山石斛、黄草石斛(束花石斛)、环草石斛(美花石斛)。

2   石斛文献与产业发展回顾

石斛相关论文数量与石斛产业发展息息相关,通过石斛研究论文的数量,可以从科研角度映射出石斛产业的发展趋势。经中国知网(CNKI)检索,1956—1982年石斛相关论文发文数量较少,年均不超过5篇;1983—1993年发文数量缓慢增加,年均发文数量10篇以上。20世纪90年代后期,石斛的研究和探索渐趋活跃,1994—1999年,年发表文献36~44篇。正是这一阶段,我国科研人员和相关企业攻克了石斛繁殖和种植难题。1956—1999年,石斛相关论文数量达427篇。进入21世纪,石斛科研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2000—2003年,石斛相关论文年发表数量为59~103篇;2004年,石斛相关论文数量增加到179篇;2004—2010年,每年石斛相关论文数量都在170篇以上。2011—2015年是历史以来石斛相关文献增加最为迅猛的5年。2011年,石斛相关论文数量为341篇,此后每年发文数量为400~600篇,2015年达到728篇。从文献数量和石斛产业数据角度分析,1956—1993年,石斛研究较为匮乏,为萌芽期;1994—2003年为石斛产业的起步与缓慢发展期;2004—2012年石斛产业布入快车道;2013年至今为石斛产业稳步发展期。

21世纪初,我国石斛发展热度呈逐年升高趋势,量价齐升,2012年种植、产销量均达顶峰,但2013—2015年受国内需求及行业产销影响,发展势头减弱。之后,石斛种植发展速度减缓,但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截至2013年7月,中国石斛种植面积达12.65万亩(1亩≈666.67 m2)。其中,铁皮石斛大棚种植面积近7.56万亩,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面积为5.00万亩。2016年,铁皮石斛大棚种植面积为7.8万亩、仿野生栽培面积为2.0万亩,年产鲜品2.35万t;金钗石斛林下种植面积为8.9万亩;紫皮石斛仿野生和大棚种植面积为2.6万亩;霍山石斛种植面积为0.3万亩;其他种类石斛种植面积为0.5万亩。

3   2021年石斛产业数据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浙江率先出现了石斛繁殖研究和人工种植实践,经过多年探索,先后突破了铁皮石斛繁殖和种植难关,在浙江形成了规模化种植,霍山石斛、金钗石斛和紫皮石斛的种植也顺势得以长足发展。2007年,首届中国石斛论坛召开,推动了石斛产业的聚焦和发展。中国石斛人工种植逐步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种植范围从浙江、云南延伸至整个南方地区,最北可至河南南阳。短短10余年间,石斛人工种植的兴起极大地缓解了石斛稀缺的困境,通过以发展促保护,使之从珍稀濒危药材变为大众养生食材。据石斛专委会2021年统计,中国石斛属植物种植总面积达45.4万亩,综合产值逾500亿元,上百万人从事石斛相关的工作。

2021年,石斛专委会在各级主产地政府、石斛协会、石斛龙头企业、石斛专家等全力协助下,完成了中国石斛产业第2次统计。铁皮石斛大棚种植9.75万亩,仿野生栽培11.55万亩,总计19.95万亩;紫皮石斛种植面积约3.6万亩,产值40亿元,主要种植地为保山市,90%以上在龙陵县,普洱有少量种植;霍山石斛种植面积约1.1万亩,大部分在安徽霍山县,从业企业1900余家,从业人员超万人,产值35亿元;金钗石斛仿野生种植面积为15.0万亩,主要是林下贴石仿生栽培,赤水市金钗石斛种植面积10.0万亩,四川泸州等地金钗石斛有4.5万多亩,云南金钗石斛种植0.5万亩,产值16.5亿元;鼓槌石斛种植面积2.0万亩,主要在普洱市种植;叠鞘石斛种植地主要在四川的乐山、眉山,云南的文山等地,面积为1.5万亩;其他石斛种植面积为0.5万亩。目前,贵州石斛种植面积为16.0万亩,仿野生石斛面积、产量、产值位居中国第一。中国各类石斛鲜品总产量8.200 1万t,产值244.30亿元。计算加工、商贸流通等环节等产业链,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

4   石斛与我国大宗中草药的比较

我国的石斛应用历史悠久,但石斛一直处于自我繁衍的野生状态。随着我国组培快繁技术和温室苗床种植技术的推广,石斛的繁殖和人工种植才逐渐得以突破。经过近20年的迅猛发展,石斛人工种植已扩展到南方各省市,成为南方特色扶贫兴农的大产业,形成“北人参,南石斛”的滋补类药材格局。

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显示,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的9种中药材中,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各有3种。人参(林下参、园参)、黄芪种植面积分别为386万、151万亩;16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在50万~100万亩,其中党参种植面积为86万亩、丹参77万亩、当归71万亩、黄精59万亩、黄连52万亩、三七50万亩;6种中药材面积为40多万亩,其中天麻种植面积为42万亩、甘草40万亩、石斛45.4万亩(石斛专委会2021年统计数据)。在草本中药材中,石斛依据种植面积位列第21名。

5   石斛与药食同源

寓医于食、药膳文化是传统中医药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医药的精髓。石斛是中药上品,至今无不良反应报道,其食用安全性可靠。石斛人工种植和产业化带来了市场供应量的大幅增加。2021年,石斛鲜品产量8万余t,大部分被民间作为食材广泛使用。

2018年1月11日,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原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就党参、铁皮石斛等9种物质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开展试生产征求意见的函》。2019年1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下发《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食品函〔2019〕311号),明确开展生产经营试点工作。各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具体的试点方案,报请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核定,获批后印发试点方案,启动试点工作。2020年12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必须按照传统的加工和食用方法开展试点。

2020年6月12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关于云南省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意见的函》,同意云南省对天麻、铁皮石斛、灵芝开展食药物质试点的风险监测方案。这是我国获批铁皮石斛药食同源的首个省份。

目前,我国11个省份的铁皮石斛药食同源试点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下发试点通知。截至2022年3月,我国开始试点的省份中,贵州、浙江、江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开始企业试点工作。各省药食同源试点基本将在2022年底完成。最终根据各地试点实施情况,国家卫健委将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论证将铁皮石斛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管理的可行性。这必将推动石斛深加工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石斛产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6   石斛与新食品原料

石斛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以下简称原卫生部)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后,其定位就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中药也是保健食品。铁皮石斛在相关药食同源政策出台前,只能用作药品或保健品的生产原料,需遵照药材管理。然而,申报一个保健食品许可,检测项目多、投入费用高、持续周期长,大部分石斛相关企业申报乏力。部分企业虽已取得保健食品许可,但因前期研发过程仓促,配方、口感、功效等方面得不到消费者认可,导致石斛保健品销售难达预期。因此,石斛作为食品应用的政策许可是其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石斛在新食品原料方面已有许多可喜的突破。

早在2008年,就开始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国家新食品原料的研究和申报工作;2012年11月22日,原卫生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征求拟批准铁皮石斛原球茎等为新资源食品意见的函》(卫办监督函〔2012〕1050号),公开征求意见;2019年11月25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又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国家新食品原料进行了公示。铁皮石斛叶被原国家卫计委列入新食品原料(卫食新申字〔2017〕第0001号)。

2013年开始,主产区云南、浙江开始进行铁皮石斛花、茎、叶新食品原料的研究和申报。2016年,石斛专委会专门向国家卫健委报送了《关于将铁皮石斛列为新食品原料的请求》。铁皮石斛花于2017年11月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技术评审,公开征求意见。铁皮石斛叶于2017年年底作为新食品原料公开征求意见。之后,铁皮石斛花、叶终止审查,国家卫健委批准,同意将其作为地方特色食品管理,各地根据食用情况制定标准实施。浙江、云南、福建、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相继出台了铁皮石斛花、叶食品安全省级地方标准,突破了铁皮石斛花、叶作为食品加工利用的政策瓶颈。

历史上因野生石斛资源紧缺,价格较高,药厂少有研发以石斛为原料的中成药,大部分中医也较少应用石斛作为组方用药,尤其是铁皮石斛、霍山米斛等名贵石斛。石斛人工产业化种植时间短暂,加上目前药用市场需求有限,给石斛产业发展、产业链拓展、深加工开发带来一定的局限。为扩大市场,大部分企业有意将石斛茎、叶、花应用到普通食品加工领域,对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通过审批的期待极为迫切。其具有普通食品的身份后可扩大应用范围,做强石斛产业。

2017年,紫皮石斛作为中药饮片被正式纳入云南省医保支付范围,按乙类药品管理;2019年,干石斛作为中药饮片纳入上海医保药品目录。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石斛种植和销售,对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增收和石斛产业的发展壮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更为延伸石斛中药产业链注入了新活力。期待后期有更多产业扶持政策和标准出台,推动石斛产业大踏步前进发展。

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