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农望着淹水的药田摇头,药商盯着冷清的市场叹气,资本却在暴雨和疫情的双重夹击下嗅到商机。
“前几年价高时跟风种的药材,现在全烂在地里了。”河南南阳一位种植户站在被暴雨浸泡的苍术田边,望着枯黄倒伏的植株满脸无奈。
中药材市场正经历艰难时刻:一方面,南方持续暴雨让河南、四川、湖北等药材主产区大面积受灾,部分药材减产超80%;另一方面,基孔肯雅热等疫情抬头虽短期刺激安宫牛黄丸等抗疫药材需求,但整体市场交易量仍较往年萎缩20%-40%。
康美中药网最新数据显示,短短10天内就有68种药材价格下跌,仅有12种微涨,市场冷清可见一斑。
一、极端天气的“组合拳”,药材生产遭受重创
六月中旬以来,河南、湖北、四川等药材主产区遭遇持续强降雨。农田变汪洋,药田被浸泡,阴雨连绵三个月之久,药材在积水中“奄奄一息”。
根茎类药材成为重灾区。白芷、白芍、白术、丹参、板蓝根等常用药材,因长时间积水缺氧导致根系腐烂,春种或多年生品种减产约40%,夏种药材更是惨烈,减产达70%以上。
在湖北十堰、四川成都周边,持续40℃以上的高温干旱又给药材“火上浇油”。苍术田里卷曲的叶片一碰就碎,射干植株成片倒伏。黄精、石斛等喜阴药材叶片灼伤后失去光合能力;栀子、连翘则纷纷落叶落果,干瘪的果实失去药用价值。
多重灾害叠加造成毁灭性后果:江西栀子价格一个月内暴跌8-10元,湖北冬瓜子产地价直线滑落至20-30元。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生产周期断裂。秋播的半夏、夏枯草因土壤干旱无法按时播种,这预示着2026年原料供应将出现紧张风险。
农技专家们紧急行动:山东紧急出台中药材防灾技术方案,指导药农浅中耕保墒、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抗旱力。湖北团队则指导基地修建集水池,采用滴灌早晚补水,严禁高温时漫灌—中午浇水会直接“烫死”苍术和菊花。
二、疫情的双刃剑,需求格局悄然生变
当暴雨重创药材生产时,疫情却为部分药材点燃需求之火。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中,安宫牛黄丸被列为急性期推荐用药。
这款“急救神药”对高热、神昏谵语等症状有奇效,一夜之间药店订货量激增。
权威期刊《科学通报》四月刊发的研究结果,让抗疫中药再次站上风口:散寒化湿颗粒在治疗新冠关键指标上优于西药对照组。
这款融合五大经典名方的中药,由“武汉抗疫一号方”演变而来,曾多次进入国家防疫方案。
看似利好的背后,中药材整体需求却在萎缩。医保控费和集采政策下,中成药企业纷纷压缩成本,减少原料采购。曾经炙手可热的板蓝根,在疫情平稳后风光不再。尽管其颗粒剂市场规模已突破700亿元,但种植面积扩大叠加新货上市,板蓝根行情持续走低。
药食同源类药材同样遭遇“消费降级”寒流。枸杞、黄芪等往年的保健品宠儿,如今销量增长乏力。安徽亳州市场里,槐米、乌梅等品种询价者寥寥,交易冷清。
三、资本借灾炒作,市场波动加剧
当药农还在田间地头抢救受灾药材时,金融资本已敏锐嗅到“商机”。2024年以来,部分中药材经历两轮暴涨,行业外“热钱”疯狂涌入。
炒作套路形成固定链条:先以“野生资源枯竭”为噱头,哄抬紫草、五灵脂价格;借“减产预期”拉抬麦冬、白术等根茎类品种;利用动物类药材养殖周期长的特点,炒作水蛭、乌梢蛇期货。
有知情者说,安徽亳州某仓库里,囤积者租用恒温仓库封存2万吨艾叶,同时在网络散布“艾叶绝收”消息;大户仓库里堆着几千吨黄柏,却放风说“黄柏因天气原因减产”。
这种炒作对药企形成双向挤压。一家企业负责人坦言:若药材成本上涨20%,中药材毛利率可能直接从30%“腰斩”至15%。而独家品种尚能维持60%-70%的毛利率,普通成药则面临亏损风险。
资本炒作还扭曲价格信号。野菊花实际减产30%,但投机资金放大恐慌情绪,导致采购价涨幅超实际减产幅度两倍以上。这种非理性上涨最终伤害整个产业链。
四、 产业自救,药企药农寻求出路
面对天灾人祸,有远见的药企开始构建三维防御体系。华润三九率先深入种植端,研发“药-麦轮作”生态种植体系,种植模式创新不仅稳定了原料品质,更规避了价格剧烈波动。
采购策略也在优化。某上市药企对30个核心品种设置安全库存,市场异动时启动替代品采购方案。他们运用大数据跟踪亳州市场苍术库存、湖北茯苓菌袋成活率等关键指标,像炒股票一样做药材采购。
产品创新成为消化成本的法宝。夏枯草变身凉茶原料,枸杞纳入保健食品体系。农旅融合模式在光山县试点成功,药材基地结合红色旅游,让田间损失通过文旅消费补偿。
湖北省艾草协会则探索出产业协同新路。他们携专家赴广东南海共建防蚊产业链,捐赠价值7万余元的艾草防疫物资,将传统艾草融入基孔肯雅热防控体系。
政企研联动下,一条“技术研发-种植生产-医疗应用-产业落地”的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中药材市场的天平两端剧烈摇摆:一端是亳州等各专业交易市场附近的仓库里囤积的大量药材库存 ,等着资本炒高价格;另一端是各地药农在烈日下平整土地,盘算着改种耐旱品种。这个千年行业正在暴雨和疫情的双重洗礼中,正摸索一条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生存之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由高久恒说药材综合整理。价格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公斤价。中药材产供销(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请认准我,将带您了解更多中药材产业链知识。
中药行业入冬,守摊等客路越走越窄?养正居·鲜萃轻创为你破局!药商药农,这一次你不仅是供货源头,更是运营主角。
一部手机,双重身份,多劳多得,财富自己掌控!中医药轻创项目交流群,欢迎加入!
项目咨询联系人:安老师,联系电话:19356975166;
李老师,联系电话:17756819515。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暴雨浇头,疫情又起,中药材市场有点“扛不住”了?
药农望着淹水的药田摇头,药商盯着冷清的市场叹气,资本却在暴雨...(516 )人阅读时间:2025-08-09中药材真是“跌麻了”,商家、种植户都备受煎熬,行业出路在哪?
这中药材市场,真是“跌跌不休”!本周行情继续趴窝,别说反弹了...(735 )人阅读时间:2025-08-082025年7月第五期亳州中药材价格指数运行分析(7月28日-
一、7月份价格指数运行情况据对亳州中药材价格监测显示,202...(767 )人阅读时间:2025-08-062025年7月份亳州中药材价格指数月度运行分析(7月1日-7
一、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总体分析据对亳州中药材价格监测显示,2...(747 )人阅读时间: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