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药市分析

中药材市场持续低迷,种植端陷入迷茫和恐慌,现阶段应该怎么做?

时间:2025-09-25人气:作者: 高久恒说药材

 

秋意渐浓,本是中药市场的“黄金季”,但2025年的秋天,市场吹来的风却带着丝丝凉意。人流量多了,交易量小幅回升,但种植户、商户脸上的愁容却没减少。这市场到底怎么了?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特别是辛劳一年的种植户,又该如何在这轮行情中保住本钱、寻求生机?

一、市场现状:所谓的“旺季”,只是“止跌”而非“上涨”

眼下的市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跌不起,也涨不动”。

“止跌”是假象,压力是实质: 参考资料指出,本周“平稳品种占比提高”,这听起来是个好消息,但背后真相是经过前期的普跌和大跌,很多品种的价格已经跌近成本线,再跌的空间有限。所谓的“平稳”,是市场在旺季需求小幅提振下的暂时喘息,并非真正的回暖。

交易“雷声小,雨点也小”: 市场人流量增多,但多是“问价的多,掏钱的少”。交易以“小批量走销”为主,关乎行情走向的“大货交易”依然稀少。这说明终端需求(如医院、药厂)仍然疲软,商家库存难以快速消化。

“等待观望”成主流心态: 无论是市场商户还是用药企业,大家都在等。等什么?一是等秋季产新的大幕完全拉开,看看到底有多少新货上市;二是等“旺季”的需求能否真的旺起来。这种普遍的观望情绪,本身就说明了市场信心的不足。

二、核心矛盾:产新压力遇上需求疲软,低价≠底价

当前市场面临两大“拦路虎”,让行情难以真正翻身:

1. 供应端:秋季产新压力山大。 即将大量产新的多是根茎类大宗药材(如黄芪、党参、甘草等),这些品种权重高,一旦集中上市,对整体市场价格指数冲击巨大。更令人担忧的是参考资料中的关键判断:“减产价不涨、减产价续降、低价后更低”。这意味着,即使部分地区因天气等原因减产,也无法扭转价格下滑的趋势。因为全国的总库存量太大,新货的加入只会让供需天平更加倾斜。

2. 需求端:真正的“救命稻草”还未出现。 饮片集采、医保控费等政策导致下游企业采购极其谨慎,不敢囤货。市场最大的期待——“需求实际好转”,目前看仍是“镜花水月”。没有真实需求放量的支撑,任何价格的短暂反弹都像是“空中楼阁”,非常脆弱。

特别警示:“低价也会套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过去大家认为价格跌到底了就可以入手,但现在由于库存巨大和需求不振,价格可能在低位徘徊很长时间,过早抄底同样面临风险。

三、特别关注:政策与质量的双重变局

除了市场规律,还有两股力量在重塑行业:

中药饮片集采扩容: 新一轮集采开始,意味着价格战将进一步从终端向上游传导。中标品种的价格可能会被压得更低,而未中标品种则可能面临销售困难。种植户必须关注集采动向,了解哪些品种是“集采常客”,提前规避风险或寻找差异化路径。

新版药典实施: 对药材质量要求更高,优质优价将成为必然趋势。质量不达标的药材,即使价格再低,也会越来越难卖。这对于重视品质的种植户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四、重中之重:给种植户的几点“接地气”建议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处于产业链最前端的种植户最为艰难。以下是几点恳切的建议:

1. 首要任务:止损保本,现金为王。

顺势销售,不盲目惜售: 如果药材已经收获,且有人出价,只要价格能覆盖成本或大部分成本,建议及时出售。在下跌通道中,“落袋为安”比“等待反弹”更稳妥。参考资料中“价越降、商家越谨慎”的局面,会导致后期卖货更难。

重新评估种植成本: 仔细算一笔账,把土地租金、人工、农资等所有投入算清楚。如果预测的新粮价格连成本都无法覆盖,就要果断考虑下一步。

2. 调整结构:从“追涨杀跌”转向“需求导向”。

规避“大红大紫”的品种: 过去几年价格暴涨的品种(如某些清热解毒类药材),往往意味着种植面积已急剧扩张,现在是风险最高的时候。切勿因为过去的辉煌而盲目跟种。

关注“小、特、优”品种: 可以考虑一些药食同源、有特定消费群体、或是不易机械化种植、需要精细管理的“小众”品种。这些品种受大宗市场波动影响小,但需要提前找好销路。

了解集采信息: 多关注新闻,了解哪些常用大宗药材是集采的重点。对于这些品种,未来价格压力会持续存在,种植需格外谨慎。

3. 提升品质:走“优质优价”的长期之路。

对标药典,严控质量: 认真学习新版药典对药材性状、含量、农残等方面的要求。种植过程中规范使用农药化肥,做好溯源管理。高质量的药材永远是稀缺资源,即使在市场低迷时,也能获得相对更好的价格和稳定的订单。

考虑合作与认证: 可以与大型药企签订定向种植合同,或申请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认证。虽然前期投入大,但能锁定销路,抵御市场风险。

4. 心态调整:熬过寒冬,等待春天。

认清现实,降低预期: 当前的市场是过去几年非理性扩张后的必然调整期,这个过程可能比想象的更长。要放弃“一夜暴富”的幻想,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考虑多元化经营: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种植一些经济效益好的粮食作物或蔬菜,以药养农、以农补药,分散单一品种带来的风险。

结语:

中药材市场的“秋凉”,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洗礼。它逼着所有人从投机炒作回归到理性经营的本质。对于种植户而言,这是一个无比煎熬的时期,但也是倒逼自己转型升级的契机。活下去,是当前的第一要务;而活得好,则需要更前瞻的眼光和更扎实的功夫。 期待政策的春风,更期待行业自身刮骨疗毒后的真正复苏。

 

来源:高久恒说药材。听高久恒说药材,吃放心药,过健康生活!中药材产供销(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请认准我,将带您了解更多中药材产业链知识。

 

 

 

 

 

百花农品-最具性价比的中药材线上平价商城,让更多的人用到实惠的真药材。购买中药材请认准百花农品,价格、质量很接地气哦!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