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市场,即使话题焦点众多,但市场仍是热点少有,跟风者寥寥,市场投资信心、人气指数、交易指数、持货信心等指标均是纷纷走低,市场行情活跃度、敏感度大幅走低,使得淡季市场更显清淡、更显疲软。这几个话题需要引起关注。
一、监管重拳调控下,药市跌价潮汹涌,行情下行转折日渐明朗
近日药市,在亳州、安国两地行业监管部门介入调控下,疲软态势进一步加剧,市场跌价品种数量明显增多,大宗品种下跌数量增,前期热点也纷纷回调,对市场人气起到较大压制作用。当前少有价涨和热点品种,疲软、下跌占据主流。当下市场明显降温,市场投资情绪大幅下降,市场人流量、交易量明显下降。多数商家持货信心下降,卖货人群明显增多,行情可议价空间增加,整体出现松动迹象,行情下行趋势转折点也日渐明朗。预计下半年,面临产新量增、面临实际需求不足(市场端),行情下行因素将占据主导地位。
接下来,商家应多关注天气题材品种和产新品种行情波动,一些历史上有过高价的中小类品种,或目前仍处于生产成本以下的小品种仍可关注。继续关注政策、舆论端变化,特别是各地主管部门的市场调控政策变化。
二、总指下跌加快,市场淡季,多数高价药材行情出现回调
2024年7月31日总指数止于2224.15点,比10日前(2024年7月21日)下降了20.39点,下降幅度为0.91%,跌速提高0.7个百分点。涨跌比从上期1:3下滑到1:4。
市场方面:夏天无、鹅不食草、月季、茉莉、百部、三棱补货量少、走畅;山楂批量走动;羌活、石菖蒲产新少,炎热玄参、酸枣仁在售减少,库存尚有,价格稳;黄芩行情稍稳,山药有商资讯;砂仁、莱菔子、莲子心、蔓荆子临新跌,连翘、蝉蜕、白芷、百合、沙参、五味子、牛蒡子、升麻产新入市增;桂圆肉各市行情不一;甘草进口货加大,入市推销,继白术、白芍后,丹皮、白芷抢收货上市,报价区间扩大;香料疲软为主,姜黄少量波动;僵蚕、半夏进一步下滑,香附、蛇床子、威灵仙、补骨脂、鸡血藤不及前期,沙苑子、天冬止升转滑,桃杏仁止跌转稳;当归、党参、石斛、苁蓉、参类、黄芪、板蓝根需求淡季,川麦冬疲软后小反弹,杭麦东、湖北麦冬持稳。
三、国家药典委陆续发布修订草案,涉及农残、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中药材和饮片国家标准修订草案
近期,新药典征求稿已发布,提标准、提质量,加大农残检测项等等,都会对部分品种现行流通起到影响作用,后续还需要重点关注。
(一)药典扩充农残种类,增添生长调节剂检测,中药材品质提升将成为行业新风向
2024年7月26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对外公布了两项重要的修订草案,分别是0212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标准草案、2341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标准草案。这些修订草案是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基础上进行的。
可以看出修订的范围相当广泛,无论是检测手段还是检测项目都有所增加和改进。
一是药材及饮片(植物类)禁用农药检测项目由33项增加至47项。在原来33种农药的基础上增加杀扑磷、2,4-滴丁酯、灭多威、氧乐果、乐果、乙酰甲胺磷、乙酯杀螨醇、八氯二丙醚、氟虫胺、氯丹、灭蚁灵、六氯苯 、七氯、异狄氏剂。同时对人参、三七、白术、百合、延胡索、麦冬、金银花、枸杞子、铁皮石斛、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平贝母、菊花等品种增加特殊农残检测项目。
二是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修订。删去原来第一法 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色谱法) 、第二法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色谱法) 、第三法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色谱法),修订为第一法 药材及饮片(植物类)中禁用农药多残留测定法(有修订),新增第二法 相关药材及饮片品种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法 、第三法 药材及饮片中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第四法农药多残留量测定法(质谱法)未修订。
7月26日,国家药典委(首次发布)公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测定法国家药品标准草案。针对中药材种植过程中,药农为了获得短期效益,一味追求药材产量而忽视质量,导致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投入品滥用,造成中药材农药及重金属有害元素残留量超标、药材指标成分含量下降,影响了药材品质,降低了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其中,农药和重金属有害元素超标问题尚且好说,毕竟药典已有农残和重金属检测相关要求,近期又将相关通则做了修订。但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测定,由于之前尚未发布过相关国家药品标准与检测方法,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现象始终得不到控制,因此饱受诟病。
本次草案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药材及饮片或制剂中部分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主要涉及5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9种水溶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及乙烯利共6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检测。
预计三个草案将纳入2025版中国药典,在此提醒中药材种植企业、农户及相关从业人员及早做好观念上的转变,提前学习相关内容,制定有效措施,以免药材产新被检出不符合要求,造成种植户不必要的损失。
药典不断加码农残、重金属及生长调节剂检测,预示中药材品质提升已成为行业新风向,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质量管控时代已经到来。中药材从业者需紧跟步伐,提前适应新标准,避免损失。
(二)截至7月26日 ,国家药典委已发布92个药材及饮片品种药典修订草案
进入2024年,国家药典委加快了国家药品标准修订工作,先后公示了多个修订后的国家药品标准。既涉及了药材和饮片,也涉及到多个品种的中成药。显然,一系列的标准修订工作是为即将颁布的2025版中国药典做铺垫。现将截至目前国家药典委已公示的药材和饮片国家标准修订草案整理统计如下,供广大从业人员参考:
1月29日,朝鲜红参、白芍、白术、浙贝母、延胡索(元胡)、高丽红参;
2月6日,黄精、荆芥、桑叶、九里香、红参;
5月10-29日,川贝母、黄柏、厚朴、泽泻、玉竹、石菖蒲、半枝莲、紫苏叶、川射干、朱砂根;
6月4日-7日,当归、石斛、大青叶、僵蚕、九香虫、青黛、草豆蔻;
6月18日,半枝莲、连线草、人参叶;
6月20日,杜仲、益母草、广藿香、鹿衔草、灯心草、赭石;
6月21日,锁阳、罗布麻叶、杠板归、臭灵丹草、菥蓂;
6月24日-25日,石韦、阿胶、茜草;
7月2日,金樱子;
7月4日,鸡内金、化橘红、槐角;
7月8日,马勃、灵芝、莱菔子、昆布、茺蔚子、橘核、槟榔;
7月9日,西洋参、郁金;
7月15日,柏子仁、厚朴花、密蒙花、牛蒡子、蜈蚣、鸦胆子、西红花、五倍子、马鞭草、太子参、虎杖、车前草、骨碎补、防己;
7月23日,葶苈子、松花粉、芥子、巴豆、紫苏子、栀子、王不留行、水红花子、诃子;
7月24日,体外培育牛黄、牛黄、蔓荆子、苘麻子、款冬花、延胡索(元胡);
7月26日,黄芪、红参、甘草、人参、西洋参。
注:部分信息来自中康云瓴、康美中药网、药夫等,由高久恒说药材综合整理。价格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公斤价。中药材产供销(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请认准:高久恒说药材,将带您了解更多中药材产业链知识。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