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品种分析

6月份涨价药材排行榜

时间:2023-07-08人气:作者: 药通网
01鹿角霜:50-120元,涨幅140%。

点评:该品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本草便读》记载:“鹿角胶、鹿角霜,性味功用与鹿茸相近,但少壮衰老不同,然总不外乎血肉有情之品。能温补督脉,添精益血。如精血不足,而可受腻补,则用胶;若仅阳虚而不受滋腻者,则用霜可也。”

历史上2014-2015年鹿角霜曾涨至170元左右,2016年从160元跌至100-110元,2017年又从百元价格跌至60元上下。2018-2019年从65元跌至55元,2020-2023年5月价格在45-50元上下徘徊不前。

鹿角霜自2017年从百元价格跌落,在低价运行长达近6年时间,2023年6月突然发力上扬,并非空穴来风。从鹿角霜历史价格变化看,后市行情仍有上扬空间。

02牛黄(天然胆黄):58万-120万元,涨幅106.9%。

点评:本品为牛科动物牛的干燥胆结石,乃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千百年来一直是多种名贵中成药的原料。从古代许多宫廷御用药如返魂丹、回生丹、健步丹等等,到现代中成药中的珍品如“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都是以牛黄为主要原料。

由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养牛的越来越少,大的养殖户也多精心喂养,患胆结石的牛少。而以牛黄为原料生产的“安宫牛黄丸”“片子黄”的销量逐年增加,对牛黄的需求自然加大,因需求增加拉动牛黄价格上涨也在情理之中。

03红景天(小花):35-60元,涨幅71.4%。

点评: 红景天,(藏药:系景天科植物根系,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6000米青藏高原。)高海拔、无污染、天然野生,为青藏高原特有药用植物。其有效含量是其他红景天的数倍。

该品2018-2019年涨至35元左右,2020-2021年下滑至24-25元,2022年小幅回升至30元上下,2023年1-5月进一步上涨至35元左右,6月突然发力上涨至60元。目前红景天仍以野生为主,家种需要生长5年以上,暂时尚未形成大面积种植。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后市仍有上升潜力。

04葶苈子:9-15元,涨幅66.7%。

点评:该品系野生,产地分布较广,多生于田间地头、路旁、河滩或林下,分为“南葶苈子”和“北葶苈子”,北葶苈子为十字花科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独行菜的成熟种子,南葶苈子为播娘蒿的成熟种子。

北葶苈子(苦葶苈)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此外,黑龙江、吉林、山西、山东、甘肃、青海等地区也产,为北方习用品种。

南葶苈子(甜葶苈)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此外,浙江、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亦产。

本文介绍的是南葶苈子,历史上价格相对平稳,2011年产新因干旱减产涨至16-17元,2012-2021年产新,价格长期在5-6元上下波动,2021年下半年涨至8元左右,2022年产新涨至12元,6月过后小幅下滑至9-10元,此价持续到2023年产新前。

葶苈子产新涨价容易刺激产量增加,随市场进入实际消化后价格继续上扬总显动力不足。据了解,葶苈子含量是价格高价的关键,因产地或采收时间不同,有不少货源含量达不到国标,购货者需注意。

05三七(剪口):170-270元,涨幅58.8%。

点评:也许是历史有过高价,总是有不少药商对其关注有加。前期有不少药商视价低积极买进,拉动价格强劲上扬,随着价格的上涨,低价库存陆续抛出,冲击价格又震荡回落。

虽然近几年三七受低价影响,种植面积有减,但是,多年来积压的库存较大,短期内价格大涨依然有较大压力。

06党参(中条):120-190元,涨幅58.3%。

点评:自2022年党参产新涨价以来,大半年时间价格涨涨停停,停停又涨,而且不断创历史新高。减种减产是党参涨价的主要动力,只是价格已高,购货者仍需谨慎把握

07牡丹皮(抽芯90%刮丹):70-110元,涨幅57.1%。

点评:自进入2023年3月牡丹皮加速上涨,短期内价格从45元涨至65元,又高升到70元,到6月提速至百元以上。

牡丹皮价格之所以屡创新高,就是在地面积太少,而且生产恢复需4-5年,未来5年内可采挖面积更少,看好后市行情买货者多,一步步拉升了价格。由于牡丹皮短期内价格涨幅较大,又面临产新,近期涨速放缓,价格也止步不前。受牡丹皮高价刺激,今年能采挖的基本全部采挖出来,今后4年可采挖面积少之又少,后市行情依然可期。

08节菖蒲:210-320元,涨幅52.4%。

点评:野生品种节菖蒲迎着产新价格强劲上涨,从产新前的210元飙升至320元左右。

该品市场需求量不大,一旦价格平稳,非经营户有货不好出售。

09猪苓(小):88-130元,涨幅47.7%。

点评:随着陕西产地供应货源减少,加上有商看好后市买进,拉动价格继续高升,6月份价格从上一月的88元涨至130元左右。

该品前几年低价减种,生产恢复需4年,未来3年内可采挖面积不大,持货者仍对后市充满希望。

106月涨价的药材还有:

僵蚕,从150元涨至220元;薤白,从45元涨至66元;苦参,从16元涨至23元;甘草(毛草),从20元涨至30元;橘核,10-15元;连钱草,8.5-12元;当归,115-160元;山赤芍,19-26元;夏枯球,22-30元;白术,55-75元;通草,245-330元;排草,35-47元;柴葛根(大丁),7.5-10元;伊贝母(大粒):60-80元;天冬(小),45-60元,等等。



来源|药通网 
注: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公斤价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