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过热后果显现,部分中药材产新量大增
早在2024年春季,本中心就连续预警国内多个家种药材生产过热,秋季可能出现产能过快增长。
进入9月后,2024年秋季大产新已陆续开始。但大多种植户却并无丰收的喜悦,面临行情的普跌、大跌以及跌价后的销售难现实,大多种植户难掩失落与无奈。回看牛市三年来,行情的上涨,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活跃与提升,种植户、加工户、专营商、投资商等等都效益颇丰,种药材亩收益按万元计算,也成为了行业风口,疯狂的财富示范效应,使得种植队伍、资本介入等呈现“滚雪球”式、爆发式、大跃进式发展,疯狂过后,一地鸡毛,中药材行业也未能摆脱这一怪圈,整体仍处于低端水平,2024年,种植户提前一步感受到了浓浓寒意!
表1:部分生产热点品种评价
如上表所示,“高价买苗,低价卖货”是2024年种植端真实写照。春季籽种秧苗的火热与疯狂仍让人记忆犹新,籽种秧苗投资成为2024年种植成本一大开支,占比较大,直接拉升了整体成本。例如,旱半夏,新户仅秧苗投资就5000元,紫菀秧苗投资4000-5000元,白术籽种投资8000-10000万元,而正常年,籽种这块投资最多也就千元左右,低价时仅数百元。高投资却并未迎来高回报,随着行情的普跌、产新大跌,如产量好,大户最多能保本,散户还有盈利,但一旦减产,产量减、价格降,则亏损比例将大幅提高。2024年的种植户,是难熬的一年,老种植户有资金、经验、市场信息、渠道等综合优势,抗风险能力相对较高,但今年新跟风介入的大户、散户,将困难重重,不仅是行情难,还有加工难、销售难等一系列问题,2024年,也将是种植端洗牌的一年!
二、今年的行情过热风险尚可控,需求和人气勉力支撑
本轮牛市行情已持续三年多,2024年是连续高价下,生产端大恢复的第一年考验,在高成本、多数品种库存不大、牛市人气余温仍在的前提下,今年行情虽跌,但多数行情并未真正到底。在需求增长、人气聚集的背景下,整体生产过热风险尚在可控范围。
1、粮价下跌。本轮超级牛市,粮价上涨是核心涨价支撑逻辑之一,粮价的上涨,直接提升了药材效益参考值,拉高了底部价格,而2024年,趋势转变,粮价又跌,当前药价虽降,但大多数仍比种粮强,粮价的下跌,将支撑2025年中药材生产仍短期难大减。
2、劳动力回流。由于经济下行,外出务工人员又回流农村,种药材将成为首选,种药群体基数难减。
3、籽种价跌。2024年高价买苗,低价卖货,但随着籽种生产的恢复、籽种价格的大跌,2025年,低价买苗、低价卖货,虽然药材价格跌了,但投资成本也降下来,只要产量正常,效益仍在,且在当前粮价跌、务工难大背景下,种植户不再预期万元收益,降到只要比种粮强的预期值下,2025年种植积极性仍难大回调。
4、惯性种植。对于农民来说,“粮食不收年年种”,反馈到药材种植户来说,有了管理经验、有了销售渠道,大都会惯性种植(不少租地大户都是提前租地或者长期租地,租地种粮食不划算,药材投机机会大,所以药材仍会是首选)。
5、综合来看:2025年,中药材种植整体会有调减,但减幅不会太大,生产难一步调减到位,唯有持续低价才能真正调生产、减库存。
三、企业经营建议,抓住机遇对接原产地
针对当前市场行情普跌现状,中药材终端企业更应重视起来,而不是作壁上观,行情的暴涨暴跌,最终并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唯有相对平稳的行情,才是产销两端共赢局面,产业发展支撑,种植户有合理利润,保障生产;企业端有稳定货源,保障供应。
综上所述,企业首先应重点抓好自己核心大品种数据调研,找到种植端平衡盈利点,对接原产地县和生产基地;其次是做好战略储备,低位时加大储备,稳定行情,价稍高时,抛售库存,平抑行情。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