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药市分析

中药材低价时代或将结束?

时间:2023-08-12人气:作者: 药通网
近三年有不少药材价格出现了上涨,而且有的涨幅较大。高价自然刺激扩种(家种),等药材生产全线恢复后,是否会像前三次涨价周期过后,出现价格大幅下滑,甚至重回从前的低价。
自二十世纪中期中药材市场放开后,药市已经历了三轮大的周期变化。第一轮涨价发生在1989-2001年,因当时没有数据记载,无法追溯。第二轮涨价起始于1999-2011年,出现了不少涨幅较大的“黑马”品种,如:八角茴香,2001年最高价涨至100元(涨价前11.5元);佛手,2000年最高价达380元(涨价前6.5元);山茱萸,2000年高升至340元(涨价前13元);其它品种也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只是涨幅不大,有10-20%的涨幅。


图1:八角茴香

这些药材涨价过后,价格均大幅下滑,如:八角茴香(硫磺果),2005年最低价跌至8元;佛手,2002年暴跌至8元左右;山茱萸,也于2009年跌至12元上下。其它涨幅较小的品种,也出现了价格下滑。

第三轮涨价周期开始于2009-2011年,在这三年涨价期间,也出现了不少涨幅较大的品种,如:桔梗,2010年最高价涨至88元(涨价前12元);2011年党参涨至100元(涨价前8.5元);牡丹皮(抽芯85%的刮丹),2011年涨至38元(涨价前7元);红花2010年涨至90元(涨价前40元);酸枣仁,2010年涨至120元(涨价前40元)。

涨价过后,这些药材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滑。桔梗,2015年跌至16-17元;党参,2014年跌至18元;牡丹皮,2018-2019年跌至13元;红花,2016年回落至78元;酸枣仁,2012年跌至80元。


图2:黄连

本轮药材涨价起始于2020年,至今已经三年多,出现了不少涨幅较大的品种。如:酸枣仁,目前价格涨至1000元(95货),2020年涨价前185元;黄连,2020年涨价前110元,目前320元;青翘,2020年涨价前42元(水煮货),目前230元;射干,2020年涨价前31元(河北产片),2023年1月220元,目前185元;款冬花,2020年涨价前50元,2023年3月340元,目前300元。

本轮涨价的品种较多,涨幅较大的还有:牛黄、党参、当归、甘草、牛蒡子、柴胡、川芎、泽泻、车前子、黄柏、水牛角、猫爪草、元胡、牡丹皮、白芍、紫菀、知母、防风、北沙参、瓜蒌、高良姜、麦冬、郁金、干姜、独活、生地、怀牛膝、川牛膝、沙菀子、桑螵蛸、水蛭、白及、猪苓,槐米等。

当然,随着这些药材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目前有的品种生产恢复价格开始回落,如:车前子、川芎、泽泻、瓜蒌、干姜、独活、生地、川牛膝、水蛭等。有的品种因有利好存在,未来可能仍有继续高升趋势。那么,随着更多高价药材的生产恢复,是否价格也将陆续跌落下来。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即使生产过剩的药材,价格也难跌落到十年前的低价,理由如下:


图3:党参

一、生产成本

随着中药材价格的上涨,种苗价格也水涨船高,如:党参苗,2023年卖到20元/市斤以上,前几年卖到8-10元,仅种苗投入近3000元/亩。近几年有不少药材种植投入较大,如:白术,亩投入成本5000-6000元,紫菀亩投入也在2000多元,有的投入万元以上,如:天麻、猪苓、白及、人参、西洋参、三七等等。

化肥、农药、雇工栽种和采收、加工等费用都在提高,如:牡丹皮,从采挖、剁须根、到抽芯、刮皮,加工成干品,成本5000元/亩以上。凡是费工、费时的药材,成本均在提高。

由于生产、加工等成本的增加,多数药材价格很难跌到从前的低价。白芍,还能跌到12元吗;牡丹皮也跌不到20元以下了;白术也难跌到15元了;党参,估计20元的价格将成为过去时;生产过剩的金银花,咋跌不破百元价格了;25元的吴茱萸将成为历史;10元的丹参也将一去不返。


图4:佛手

二、自然灾害频繁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生长在其地的药材总是受到伤害,如:连翘、山茱萸、酸枣仁、佛手、八角茴香等果实类药材易受冻害影响,其产量受灾减产,价格总是波动不断,每每受灾都会迎来一波涨价行情。

易受干旱、洪涝影响产量的药材有:党参、当归、木香、生地、麦冬、白术、天麻、茯苓、芡实,薏米仁等。

总之,因自然灾害造成药材减产,即使种植面积大的药材,一旦受灾减产,很容易触动价格上涨,也将支撑价格难以大幅回落。


图5:中药材

三、社会整体物价水平提升

随着社会整体物价水平提升,都跌不到从前的价格了。1元钱3个馒头还能买到吗,一碗3元的面条,到哪里还能吃到,还能找到5元的理发店吗,0.5元的包子也买不到了吧。

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一些商品价格只能上升,只不过涨幅有大有小,涨速有快有慢。同样,中药材价格也将随着社会整体物价水平的提升而上升一层台阶。二十年前,还能买到5元/公斤的丹参;2005年党参卖8.5-9元;白芷2003年3.5元;2002年桔梗6元;白芍2003年3.2元;2003年川芎3.8元。这些药材,即使今后生产过剩,也跌不到从前的低价了,估计,丹参,10元就是低价;党参,可能30元是底价;白芷,8-10元就是地板价;桔梗,25元就是低价;白芍,估计,跌到15元就困难了;川芎,也许掉到18元就到底了。

每一波涨价行情过后,中药材底价都要上升一层台阶,这是受生产成本、人工费、粮价等诸多因素影响奠定的基础价,多数中药材历史价格走势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


图6:中药材

四、劳动工费增加

众所周知,十年前,雇工费不过80-100元/天,如今雇工费居高不下,男工一天工钱150-200元,女工80-120元/天。有的雇工以吨计算,折合工时更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后雇工费只能增加,很难降下来。劳动工费的提高,将增加中药材的生产初加工成本,也是支撑价格难以大幅下滑的因素之一。


图7:中药材

五、中药材市场需求激增

有人说中药材的市场需求在减少,这只能说某些高价药材在某一时间段需求减少了,其实,多数药材需求是在增加的,尤其在花茶,保健领域,药食两用的品种,实际需求比十年前增加了不少。如:贡菊、杭菊花、枸杞子、石斛、玫瑰花、百合、胡椒、甘草、黄精、薏米仁、莲子、芡实等。

2010年以来,包含中药保健食品和饮品、中药化妆品、日化产品中药类饲用产品等中药大健康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多样化、时尚化的药妆、食品等中药保健品市场需求在逐年扩大,2021年已超过1000亿元。此外,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除中药以外的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进口,据推算在未来5-10年,“潜抗生素”中药类饲用产品对中药资源的需求量将远远超过目前人用量,所涉及中药材的需求量将迎来巨大扩容。

按照“十四五”期间中药行业平均12%的整体增速分析,预计,到2030年中国中药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2万亿。到2030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达到3万亿元以上,中药材巨量需求将被释放。在2021年2000亿元以上基础上,中药材产业预计2030年需求规模将在4000-5000亿元。

随着中药材市场需求的激增,其价格会跌到太低吗?如果未来中药材价格低到伤农的地步,还有多少人愿意种植药材。


图8:中药材

六、农村老龄化严重,城市化的发展,种药人群减少

如果深入到中药材种植主产区,可以看到种植、管理、采挖药材的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包地种植大户是三十岁以上的年轻人,大户种植需要雇工,雇到的工人几乎都是60岁,甚至7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就是说,无论是散户种植药材或是大户包地种植的药材,实际上种植人群是留守农村的老年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六十岁以下的农村人基本上都在城市打拼,尤其年轻群体几乎都在城市买了房子,农村已成了远去的故乡。十年或者二十年后,等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去,种植药材的人群还有多少?八零后、九零后,会回到农村种植药材吗,零零后,更不用说了。

可以预见,若干年后,农村种植药材的人群会逐渐减少,大户规模化种植将成为主流,大面积种植药材,生产成本高。基于以上因素,今后低价药材还有人种植吗?

由此判断,中药材低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来源|药通网 
注: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公斤价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