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品种分析

要不要恐慌蒺藜目前的“高价”

时间:2023-04-14人气:作者: 中药材天地网小灵通

纵观中药材品种历史高价行情总是在特殊背景下产生,且多数品种具有供求关系发生实际性矛盾的特征,这种行情的出现会超出多数商家对品种的认知范围,坚持到最后的永远是少数者。 

蒺藜一般多在20元左右徘徊,目前市场色青货报价在40元,从历史曲线图可以看出它目前已处于历史高位,我们如何看它?今日拿蒺藜这个品种抛砖引玉,浅谈一下此类品种是如何发生质的变化,甚至可以畅想本品未来趋势发展的走向。 

蒺藜是蒺藜科属草本植物,目前以野生货源供应市场,暂无家种货出现,属于分布较广的野生品种(长江以北地区)。但真正采收习惯的有内蒙古、宁夏、东北等地,其中内蒙古产区产量最大,质量最优,其次是宁夏产区,但宁夏货颗粒小,含量低,不符合正规企业采购质量,所以内蒙古产区货源产出量大小与库存量情况对行情有一定的话语权。 

上图为:蒺藜植株

近期一直有产区朋友向我反馈这样的消息:“蒺藜产地没货了”对于一个没货的品种引起了我强烈关注,为了解真实情况,笔者又电话联系了几个产区信赖的朋友,具体了解到了蒺藜近些年产能发生的变化及目前产区货源供应情况,属实让人震惊。

一、蒺藜高产时期产能达到4000-5000吨 

上图为:蒺藜色青货 

蒺藜主产在内蒙古,其中敖汉产量能占据总产量的70-80%,因前些年当地习惯性在山地种植打瓜和绿豆,种植后基本靠天收获,而蒺藜不怕旱,有着非常适宜的生长环境,年产量自然也大,丰产时期全国产能达到4000-5000吨/年。 

二、蒺藜生长环境发生改变,产能今非昔比 

上图为:产地粮食作物植株 

近几年随着粮食行情上涨,产区农户更重视粮食产量,加上当地政府主推谷子种植,种植户还可以获得300-500元的补贴,所以当地玉米、高粱、谷子成为主产作物。农户为保证出苗率,抗旱增产增收,均使用地膜覆盖,且为防止地里长草,均下种的时候采用农药拌种,在这种生长环境下,蒺藜失去了生长环境,产能逐年下降,据统计,2022年蒺藜内蒙敖汉产区产量最低,大约300吨,包头与呼和浩特产量在150吨,东北三省产量在100吨左右,宁夏产区大约产量在400-500吨,综合2022年蒺藜总产量在1000吨左右,与高峰期产能无法相比。 

三、蒺藜有怕涝的生产特性

蒺藜,以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适宜生长,因为它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怕涝。2021年与2022年生长期产区雨水较多,给植株的生长以及主产区产新的采收造成很大影响。至于2023年会不会再次出现雨涝情况,还需进一步关注,据产区商家反映,到今年6月份蒺藜的长势情况可基本定局,是否受天气影响再次造成减产会进一步明朗。 

四、蒺藜产区确实大货不易组织 

上图为:蒺藜人工挑选中 

因蒺藜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的功效,细分应用领域有肾脏疾病、 皮肤病、 男性性疾病、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疾病、疼痛和肿胀、癌症等,目前粗略统计年需求量应不低于3000吨。蒺藜近些年产能在逐年减少,所以每年货源产出量不够需求,只有拿陈货库存补充,尤其是2022年产新量进一步减少,对产区库存产生了有效消化,目前产区意向出售的大货已不易组织。

 五、蒺藜后市分析

目前蒺藜属于历史高位,且距离产新还有4个月的时间,预计今年8月份将进入产新期,市场少数持货者有恐慌心理,担心高价会刺激今年货源产出量增多,但从目前亳州和安国不足千吨库存看,后期行情压力不大,况且今年产区包地价格上涨,以前山地30-50/亩,今年涨至200-300元/亩,粮食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增,蒺藜后市依然值得关注。

标签:

【免责声明】

1.“高鹏说药材”致力于提供中药行业各类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2.“高鹏说药材”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平台联系。

3.“高鹏说药材”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高鹏说药材”内容发生偏差,我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4.“高鹏说药材”各类带“原创”标识的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经本网协议授权的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高鹏说药材(www.gpsyc.com)”。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